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猩红热的相关鉴别方法

2017/10/18 11:06:38 举报/反馈

采取一些正确而有效的鉴别方法有利于我们去尽早的知道疾病的存在,使得病人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去接受治疗。这对病人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猩红热的有关鉴别方法。以下便是对此的相关介绍。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又称“风痧”,痧子等 。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患。中医《备急千金要方》指出风疹又名风痧。多由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或加味消毒饮风疹应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2)麻疹: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已控制了大流行。

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

(3)其他细菌感染

金葡菌、C群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

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4)药疹:有用药史;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猩红热如何确诊

你好,猩红热出现皮疹可以确诊。猩红热的特点为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莓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是猩红热鉴别诊断的判别方法。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祝你健康!

Q:猩红热和药物过敏怎么区别,如果是猩红热打

猩红热属于一种细菌感染,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发生性混乱之后可以出现全身的皮疹,还可以出现杨梅舌。而过敏和体质有关,是人对某些物质比较敏感,进食之后发生了皮肤粘膜的一种表现。所以说猩红热和过敏有着本质的区别,且发病之后,二者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Q: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以下简称本菌)经呼吸道传播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儿科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猩红热皮疹以及皮疹消退后可有脱皮或脱屑为其特征。  一、诊断  (一)流行病学史多有猩红热接触史,尤其在托幼机构及小学校发病者较高。  (二)临床表现  1.普通型: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急性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猩红热皮疹。  ①潜伏期:通常2-4d,潜伏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也可能有轻微乏力、精神萎靡、全身不适、咽喉不适等。  ②前驱期,由于病原体已经在咽峡、扁桃体开始大量繁殖和毒素入血,因而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全身不适、咽喉痛。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痛,甚至腹泻。此时患儿咽、扁桃体充血水肿,甚至脓性渗出。舌苔增厚、舌乳突增生隆起(呈白杨梅舌)。前驱期短,通常只有1-2d,很快进入出疹期。  ③出疹期,除前驱期症状和咽、扁桃体、舌面的体征更加突出严重外,由于大量红疹毒素入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中毒扩张,致使皮肤真皮层广泛充血发红,患儿皮肤表现为:广泛的弥漫性充血性斑疹,疹间无正常皮肤,皮疹不高出皮。发生皮疹的同时出现猩红热的典型体征: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皮肤划痕征阳性。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红斑疹同时,由于有炎症细胞浸润和上皮细胞沿毛囊周围堆积,高出皮面、红色、坚实像粟粒子样散布于充血性皮肤上称之为粟粒疹。有时由于皮肤不清洁或汗腺分泌旺盛加之毛囊周围的细胞堆积,致使毛孔阻塞、汗流不畅形成汗庖散布于充血性皮疹上称汗庖疹(典型猩红热皮疹)。猩红热皮疹出现后患儿感到皮肤剧烈瘙痒。  恢复期,经3-5d出疹期后,咽部感染逐渐控制,全身中毒症状逐渐好转,皮疹变暗,体温渐正常,最后发生脱皮或脱屑。先出疹的地方,先退疹。病情越重,皮疹越重,最后的脱皮亦越重。由于躯干、四肢皮疹相对较多、较重,这些部位又容易角化,因此,其脱皮较其他部位重。严重病例呈大块脱皮,甚至出现手套样、袜套样脱皮。恢复期大约1周左右,但脱皮或脱屑过程可持续2-4周。  2.重型(中毒型):高热40℃左右不退,持续一周左右,皮疹呈红斑或出血性,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如嗜睡、惊厥。个别昏迷发生中毒性脑病,也可合并中毒性心肌炎。  3.并发症  1)化脓性损害:中耳炎,淋巴节炎,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  2)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炎及风湿热,多发生在病后2-4周。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增高10×109-20×109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75%以上,有核左移,胞浆中可将中毒颗粒。恢复期嗜酸粒细胞增加,可达5-10%。  2、尿常规检查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管型。  3、咽分泌物培养可有乙型链球菌生长。用免疫荧光法检查咽试子涂片可发现乙型链球菌。  4、血清学检查:抗"O">1:400链球菌酶玻片试验,早期可测出血清中多种抗体,假阳性很少,且快速,为辅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诊断困难病例,临床上要与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其败血症、病毒感染、各种相关药物(氨苄青霉素、解热镇痛药等)所致猩红热样皮疹病例进行鉴别诊断。同时特别注意重症猩红热与类猩红热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进行鉴别。  (五)治疗与预防  1、猩红热的抗菌治疗越早越好,首选青霉素5-8万IU/kg使用,通常肌肉注射,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d,病情重者除适当加大青霉素用量以外,疗程10d。有研究表明疗程5d,有20%患者咽部病原未能完全清除;疗程7-10d时咽部病原清除可达100%。青霉素过敏者或确属耐药者,可用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及头孢类抗菌素。  2、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止痒、清咽利喉、超声雾化,补充足够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有利于病情恢复。  3、当猩红热出现并发症时,按相应并发症处理。  4、预防消除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βHS)咽峡炎是预防猩红热的根本方法。目前尚无对猩红热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也很难有保护作用。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使用青霉素;包括长效青霉素以及口服磺胺或红霉素类抗生素有短暂的保护作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