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辅警往身上浇了盆水后冲进火场

家庭医生在线 2023/3/20 13:26:31

近日,湖北省通山县一民房深夜被柴火引燃,火光冲天,几名儿童被困火场。驻村辅警舒诚树接来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浇下,之后冲进火海,肩扛手拉抢出4个吓呆的孩子。

救火是必须要具备多个要素才能果断救人: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

2、防烟堵火:这是非常关键的, 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氧化碳。

3、设法脱离险境:利用各种地形、设施选择各种比较安全的办法下楼。首先是正常楼梯下楼,如果没有起火,或火势不大,可以裹上一件雨衣(尼龙、塑料禁用)、 用水浸湿的毯子、 棉被包裹全身后,快速从楼梯冲下去。如果楼梯脱险已不可能,可利用墙外排水管下滑;或用绳子,顺绳而下,二楼、三楼可将棉被、席梦思垫等扔到窗外,然后跳在这些垫子上。 跳时,可先爬到窗外,双手拉住窗台,再跳,这样可减少一人加一手臂高度,还可保持头朝上体位,减少内脏特别头颅损伤。

4、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 或敲击面盆、锅、碗等。

5、勿因财物而贻误逃生良机:一旦发生火灾, 则应因火制宜,在可能情况下,顾及财物,但危急火势下,切不可舍命救物。

(责编:戚德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火场如何迅速逃生

  首先,对突然降临的火灾,应当保持沉着、冷静,切勿盲目乱跑,更不要大声叫喊。因为火场内的烟雾和火焰会随着叫喊声而吸入呼吸道,上面谈到的4名女工正是吸入烟雾和火焰而造成呼吸道严重烧伤。防止烟雾吸入的最简单方法是用一块湿毛巾捂住自己的嘴鼻,可滤去10%~40%的一氧化碳。由于近地面的烟雾浓度相对较低,因此可弯腰逃生。


  若楼梯没有烧断,也没有起火,火势不大或没有坍塌的危险时,可在自己身上裹着湿毯子、湿棉花或棉被等,屏住呼吸快速冲出火海,顺着楼梯逃生。只要判断正确和动作迅速,这一招绝大多数都能成功。


  当楼梯已烧断,而火焰还未蔓延到房屋时,应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火焰窜入。如发现门窗、墙发热,说明大火已逼近,此时切勿开门窗,可用湿被堵封,并不断地向门窗上泼水,形成“水幕”,用这种堵火的办法阻挡烈火的入侵,一直坚持到消防人员把火势控制住,往往可创造“火海孤岛”的奇迹。


  平时家中应放一根直径3~5厘米的绳子,并注意水管的位置。一旦发生灾害,正常通道被火魔切断时,可利用绳子,一时找不到绳子,应当机立断,将被单(注意要有牢度)撕成片状代替绳子,一头牢牢地拴在窗上,沿着绳子下滑,同时最好戴上手套或手上披一块毛巾,以免滑落时手与绳子剧烈磨擦而擦伤手心皮肤。当然也可寻找窗外水管下滑逃生。


  有时也可急中生智,向外扔出醒目的物品例如脸盆、钢精锅,或不同颜色的布头等,以求路人帮助。另外,在逃离火场时,千万不要回到火焰包围的地方取自己的贵重物品,否则极易被熊熊烈火吞噬宝贵的生命。


  如在二三楼的受难者,已无法采用以上逃生法时,也可考虑跳楼。不过切勿纵身一跳。应先向窗外抛出棉被、席梦思、厚海绵垫,然后双手拉着窗台跳下。本案前面的三位跳楼者如果能采用这种方法逃生,则绝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


  最后,应选择灭火和逃生的最佳时间。现经科学实验证明,建筑物内起火后5~7分钟,是燃烧、火势蔓延的时间,如能及时灭火,往往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过后,火势将转入猛烈阶段,灭火器或一般的灭火方法已杯水车薪。因此,一旦发生火警,应尽早灭火,同时报警。常用的灭火方法是水浇、灭火器灭火,小的火苗可用厚棉被覆盖等;同时迅速切断电源和移走易燃易爆物。据统计,70%的火警是在场人员扑灭的。

Q:火场逃生应注意什么?怀孕了,害怕如果遇到火灾了该怎么办,要...

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及过滤的作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孕妇更应该多注意了。

Q:掏耳朵在耳朵上留下了小血枷,洗澡时冲进了水需要做耳膜修复手术吗

挖耳朵时磨损了耳道而留下的血痂,生活中又不注意防水,很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炎的;还有耳膜穿孔是需要在检查时才能确诊的,所以建议您做进一步耳部检查确诊,即使耳膜有穿孔,在没有收到感染的情况下,是有可能自愈的,但是如果由医生确诊无法自愈者才需要配合做鼓膜修补术。还需要给您开出消炎的方子防止或治疗耳道发炎。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