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

家庭医生在线 2012/9/10 12:14:10 举报/反馈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近年来随着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HCV感染不仅可引起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普遍可见的肝组织损害,还可诱导自身免疫现象,有时不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鉴别。研究通过对AIH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合临床特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自身抗体水平在鉴别诊断AIH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中的价值,以及自身抗体与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1998年6月~2000年5月住院患者。AIH患者17例,其中男2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57±13.20)岁;病例均符合AIH诊断标准。丙型肝炎患者43例,其中男34例,女9例,平均年龄(50.17±8.99)岁;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自身免疫现象,如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红肿,伴有唾液腺损害、扁平苔癣、糖尿病、甲状腺炎、肾小球肾炎等;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证实本组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2、主要试剂:FITC-羊抗人IgG抗体(购自北京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抗Ⅰ型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1)检测试剂盒(日本MBL生物医学实验有限公司生产),ANA及SMA抗原片(购自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室)。

  3、实验方法:自身抗体ANA和SMA检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抗LKM1抗体检测应用ELISA法,在酶标仪450nm波长处测吸光度值(A)。

  4、统计学处理:应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二、结果

  1、AIH患者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抗-HCV-IgG抗体水平的比较:17例AIH患者中有7例抗-HCV IgG抗体阳性(平均A值为0.828±0.547),43例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抗-HCV IgG抗体均为阳性(平均A值为1.0663±0.3096),该抗体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上述7例AIH患者HCV RNA均为阴性,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则全部为阳性。

  2、AIH患者与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血清自身抗体水平的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在17例AIH患者中ANA阳性7例(41.2%),SMA阳性9例(52.9%),抗LKM1抗体阳性4例(23.5%)。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自身抗体共检出18例(41.9%),其中ANA阳性10例(23.3%),SMA阳性6例(14.0%),抗LKM1抗体阳性2例(4.7%)。AIH患者同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相比,其血清ANA、SMA及抗LKM1抗体水平均高于后者(t值分为为3.399、2.172、3.010,P值均<0.05),而且在丙型肝炎组ANA及SMA抗体滴度很少超过1:160(其中仅有4例达到1:160,包括3例ANA,1例SMA);相反AIH组ANA和SMA常在1:160以上,并有3例AIH患者ANA和SMA两种抗体同时阳性;但在丙型肝炎组无一例患者ANA与SMA同时阳性。

  3、AIH患者与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临床特征的比较:AIH患者以女性占优势、血清ALT、胆红素以及γ-球蛋白水平均处于高水平,显示病情较重;相反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通常以男性居多,血清ALT、胆红素以及γ-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t值分别为3.642、3.990、5.903,P值均<0.05),肝硬化的发生率(38.89%)也低于AIH患者(70.59%)。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差异无显著性。(4)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的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者临床特征的比较:自身抗体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生物化学指标(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高于阴性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075、2.328、3.138,P值均<0.05)。两者的年龄、性别组成和肝硬化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三、讨论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丙型肝炎与AIH较易区别,但是当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现象共存时,鉴别常比较困难。部分丙型肝炎不易与AIH鉴别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两者体内都可存在相似的自身抗体。文献报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自身抗体的机率高达38%,此时应该注意的是抗体滴度及是否同时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慢性丙型肝炎自身抗体水平通常较低,ANA及SMA滴度很少超过1:160,相反AIH患者ANA常在1:320以上,SMA常在1:160以上。ANA和SMA同时阳性往往提示患有AIH。

  研究中AIH组ANA、SMA及抗LKM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2.9%和23.5%,而在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仅为23.2%、14.0%、4.7%,且自身抗体水平均低于前者。在丙型肝炎伴自身免疫现象组仅有4例自身抗体水平达到1:160(其中ANA3例,SMA1例),相反在AIH组自身抗体水平多在1:160以上,且有3例患者ANA和SMA同时阳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是否会影响到丙型肝炎的临床目前尚有争议。实验结果显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同阴性患者相比,ALT、胆红素、γ-球蛋白水平增高更显著。但也有文献报道,自身抗体的出现并不影响丙型肝炎的病情。关于究竟如何评价自身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加以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抗GOR抗体和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抗体在鉴别AIH和HCV感染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抗GOR抗体被认为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在大多数HCV感染者检出,但在其他肝病(包括AIH)很少见。检测抗GOR抗体可作为确证HCV感染的一种补充标志。抗ASGPR抗体是存在于AIH患者血清中惟一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ASGPR在AIH的免疫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自身抗原可被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所识别。抗ASGPR抗体不仅可作为AIH的诊断标志,还可将其作为判断疾病活动强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自身免疫性肝炎危险吗?

你好,自身免疫性肝病(AI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活动性慢性肝炎”。其性别、年龄分布与红斑狼疮相似,且常伴有肝外症状,甚至可见“狼疮”现象,因而推测其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上最典型的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Q: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  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  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  差别.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  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  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  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  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  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  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  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本  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  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  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  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  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  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  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  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  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  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  ≥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  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  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  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Q:自身免疫性肝炎分几型呢?

你好,自身免疫性肝炎正如其名,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公认的临床分型有: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其疾病相关抗体为ANA和(或)SMA;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征为抗- LKM1阳性;Ⅲ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征为血清抗- SLA /LP阳性,其临床治疗都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如果发现疾病,尽早积极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