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直肠指检有助于早期发现

家庭医生在线 姚晓珠 2014/9/24 7:47:32

随着人们生活得越来越好,饮食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大鱼大肉成为了现代人的饮食趋势,但是长期高脂肪饮食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反而造成了许多“富贵病”接踵而来,直肠癌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富贵病”。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持续上升。那么直肠癌是怎么引起的?我们又该怎么预防直肠癌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咨询专家),邓艳红主任提醒广大朋友,高脂肪摄入食物以及久坐等不良习惯易导致直肠癌,故我们应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多加锻炼身体,并定期做肠镜检查,可预防直肠癌的侵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

外因加内因共同作用诱发直肠癌

高脂肪摄入食物是导致直肠癌的原因之一

邓艳红主任(咨询专家)谈到,所有肿瘤的发生都是由内因跟外因综合来起作用的,直肠癌从整个发病来说,跟进食的习惯有关,比如说摄入牛肉等肥腻,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跟久坐的生活习惯有关,以及20%的患者跟遗传因素有关。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直肠癌的诱因。因为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不烃,这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纤维素量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

基于直肠癌的发病因素,高发人群就有久坐办公室的白领,长期摄入高脂肪饮食的群体,有大肠息肉史以及直肠癌家族史的群体。邓艳红主任特别提醒到,这些高发人群应特别关注自己的大肠健康,改善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做筛肠检查,可预防直肠癌的发生。

“便血”非痔疮或是直肠癌,警惕直肠癌的早点信号。

邓艳红主任(咨询专家)谈到,“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直肠癌早期常有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多表现为腹泻或便秘,排便不尽感、大便进行性变细、大便带有粘液、大便带血、里急后重等,但是最明显的还是大便带血。

事实上,很多患者在早期都有便血的症状,但大多都被误认为是痔疮。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90%以上的人都会有痔疮,而且痔疮常见的症状也是便血。二是有些低位的直肠癌跟痔疮的便血差别不大,并且越低位的便血就跟痔疮就越像,普通的患者自己是鉴别不出的。邓艳红主任谈到,便血越红代表离肠外面越近,一般大便出血比厉害的是痔疮,直肠癌的表现则是大便表面带血。但是为了确诊,建议一旦出现“便血”,最好到医院请专科的医生检查一下,不一定要去做肠镜,可请专科的医生摸一下,七公分或者是六公分以内的范围医生是可以摸到的。早点发现直肠癌,早点做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才能高一些。

提前十年做肠镜可降低直肠癌发病率

每隔三到五年做一次肠镜可有效预防直肠癌

邓艳红主任告诉编者,我们国家直肠癌的发病率还在上升,但是欧美国家已经在下降,主要是因为欧美国家筛查做得好。在美国,五十岁以上的人要定期去做肠镜,五十岁开始筛查,做第一次肠镜检查,如果检查出无异常,就隔三到五年再做一次。我们国家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的要早,最集中的年龄段为40至59岁,所以建议提前十年做肠镜,40岁开始做第一次筛查,做完一次检查无异常,就隔三五年后做第二次。有过便血症状的患者做肠镜的年龄要再提前一些。

邓艳红主任提到,60%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过来的,息肉通常是比较小,一般都是从零点几公分开始的,所以要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国外的发病率下降,就是因为有做肠镜,一旦发现有息肉就会切掉,不给息肉恶变为癌的机会。所以定期做肠镜是有益处的,可以尽早确诊直肠癌,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专家提醒:大便常规检查是筛肠第一步,切勿放弃该项体检。

很多人在做体检的时候由于等待时间长或是刚好自身不方便而常常放弃做大便常规检查,但是大便常规检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邓艳红主任特别强调,体检的时候大便常规检查是筛查的第一步,是很重要的筛查手段,千万不可放弃做该项检查。虽然大便检查敏感性不是很高,但如果检测出结果是潜血阳性的话,就有可能患有肠息肉或痔疮等肠道疾病,从而需要进一步结合肠镜来检查有无异常。故此,大便常规检查可以筛选出一部分可能患病的群体来做肠镜,从而早点发现肠道疾病,好早做预防与治疗。

预防直肠癌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专家支招:常用药阿司匹林也能预防直肠癌

邓艳红主任强调,预防直肠癌,饮食方面要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同时改变久坐的生活习惯;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提早做肠镜的检查。此外,常用药阿司匹林是可以预防直肠癌的。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由于癌症患者常伴有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使得癌细胞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所以阿司匹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再加上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就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效果。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很多肿瘤,其中预防结直肠癌是最突出的。它可以让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至少30%。有过便血经历的患者,吃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有肠息肉的患者,吃阿司匹林也可减少肠息肉向直肠癌恶化的机率。

专家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肛门医院)肿瘤内科 邓艳红主任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生物标记学组副组长、广州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青年沙龙专家成员、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10余年。2003年获内科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2007-2008前往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和Fred Hutchison癌症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参与临床工作,制定病人治疗策略和多学科讨论。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本文指导医生:
邓艳红

邓艳红副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

擅长疾病:结直肠癌、胃癌、胃肠间质瘤、食管癌、小肠...[详细]

(责编:郑梦雪 通讯员:简文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预防结直肠癌,首先要在饮食上面做起。比如增加现有研究证据表明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尽量避免高脂饮食,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另外应戒烟限酒,避免其对消化道长期的炎性刺激。

Q:如何预防直肠癌?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目前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直肠癌日常预防 一、饮食调整 1、减少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直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 2、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3、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直肠癌的发生。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直肠癌。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另有研究发现,增加钙和镁的摄入可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但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 5、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肠癌的蔬菜。 二、改变生活习惯 1、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直肠癌的作用。 2、戒酒和戒烟。

Q:哪些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结直肠癌可防可治,85%-90%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逐步进展而来,而这个过程需要10-15年的时间,所以,早期的筛查和及时的诊断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建议符合以下条件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其中包括: ① I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者; ② 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者; ③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 ④ 本人患有 8~10 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⑤ 符合 2个及以上下述条目:(a)慢性腹泻;(b)慢性便秘;(c)黏液和带血的粪便;(d)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e)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史;(f)精神创伤史。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