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性教育 别错过5个黄金期

家庭医生在线 2010/12/21 3:04:15

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推荐阅读: 男宝宝和女宝宝发育有何区别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我们的一些行为就可能妨碍他正常的性心理发育,甚至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青春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恶补。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6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婴儿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就变得尤为突出,于是,他的小手够到什么都会往嘴里塞,婴儿吮吸手指、唾口水、发出咯咯笑,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战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加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成人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母亲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口咬、骂人、讽刺,挖苦、猥亵、下流言语)等等,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被关爱,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

  要尽量母乳喂养,给孩子喂奶时,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他。让他体会到父母带给他的安全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关爱可以帮助他尽早摆脱对安抚奶嘴的依恋。

  怕宝宝咬手指,不要强行禁止,可以考虑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满足他口欲期的需要。

  给孩子换尿布时一定要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FDPageBreak}

 

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黄金第2期:朦胧期

  年龄阶段:1~2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区分

  一般从1~2岁开始,孩子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孩子就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十分尴尬的问题,诸如“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他们还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很感兴趣,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受到心理挫折,或在后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直至成年)遭遇到心理挫折。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大好时期,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免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心理。

  教战守则: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身体,尽早了解男女区别

  在大小便训练期间,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的感觉。父母如果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1岁半是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的非常好的时机,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裸露着小身子识别彼此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观察对方与自己不同在哪里。

  父母就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很自然地向他解释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身体,让他尽早了解自己的身体,并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FDPageBreak}

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黄金第3期:性蕾期

  年龄阶段:2~4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区分

  孩子在2~4岁时进入性蕾期,这一时期的性教育是今后性成熟的基础。不少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他们的一种性游戏。也有的孩子玩生殖器的时间更早些。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苛责孩子。

  教战守则: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避免孩子玩生殖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穿封裆裤,每天给他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便转移他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千万不可严厉地呵斥来制止孩子的行为。这可能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诉孩子,那个地方是他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这样说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他身体的哪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哪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或自己的卧室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FDPageBreak}

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黄金第4期:依恋期

  年龄阶段:4~6岁

  典型特征:开始产生“恋父”“恋母”情节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他“恋”,第一个目标是他的异性亲长,又名恋母(恋父)情结。这种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被压抑于潜意识内,以后不但可表现为恋上长者,而且还可能成为各类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与内源性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的心理根源。

  教战守则:温馨快乐的家庭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好孩子的性楷模

  父母要处理好彼此的关系,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很容易成为承受父母一方或双方愤怒和怨气发泄的对象,因为年龄太小,社会经验缺乏,孩子缺乏正确判断事情缘由的能力,常常会把父母之间关系恶劣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长大后变得缺乏自信、胆小怯懦、性格软弱和行为退缩,或者内心闭锁、精神抑郁,严重的甚至可能自杀。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孩子年龄大了以后,异性父母与孩子相处时则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导致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FDPageBreak}

性教育的5个黄金期

  黄金第5期:潜隐期

  年龄阶段:6~12岁

  典型特征:假同性恋现象

  儿童6~12岁进入性潜隐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性心理比较平静,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男孩喜欢与男孩作伴,从事某些比较剧烈与冒险的游戏,而女孩则喜欢与其他女孩从事跳舞、跳橡皮筋等温和的游戏。这种“假性同性恋”不具有成人的性意识与欲念,但是在今后性心理发展遇到挫折时,也可能是同性恋形成的心理根源。

  教战守则:不避讳任何性问题。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和孩子谈论性越早开始越好。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对孩子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会给孩子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他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从父母这里就可以获得,同时谈论性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亲子天地热文排行榜11月20-11月30日
  • 6岁女孩肚子疼,是性惹的祸!1400972
  • 吃药真能让胎儿“女变男”?1008511
  • 他叫阿龙 独自生活的广西6岁艾滋孤儿923058
  • 剖腹产,“产”出一堆妇科病?852070
  • 易致胎畸 孕期这些药物千万别吃813905
  • “小药”万不可随便给孩子吃766246
  • 贾静雯女儿私房照曝光 6岁女儿神情忧郁695481
  • 想怀孕 怎样能拥有健康卵子?669083
  • 兔唇发生率与父母年龄有关631522
  • 如何给宝宝起个个性的名字605394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进行性教育?

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3岁前是口唇期,宝宝喜欢吃奶嘴,吮手指;3岁是性朦胧期,孩子开始探索性的问题;6-8岁是学龄期,男孩和女孩发育相对偏差不大;10岁左右是青春前期,男女生逐渐疏远;进入青春期后,女生乳房发育,男生睾丸增大,中晚期时女生月经来潮,男生射精。 在上述五个时期中,3岁性朦胧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父母应对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给予正面解答,不要随便敷衍。善用抚摸让孩子了解身体的性器官。当孩子长到5、6岁,懂得看图识字后,借助卡通图书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很好的方法。漫画中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图片,也有宝宝怎么出生的图解,父母按图说话,方便又直观。

Q:性教育:父母如何与孩子谈性

家长如何和孩子谈“性”的确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如果长辈特别避讳这个问题,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但是父母如果说得过多,孩子又会觉得家长对自己不信任。因此家长要注意方式、方法并把握机会。同时,家长要端正态度,科学地进行讲解,不能信口雌黄,传达不正确的信息,误导孩子。在面对孩子因好奇而询问这方面的问题时,要大大方方地回答他们,不要遮遮掩掩、支支吾吾;最关键的是把性道德、性法制观念和性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Q:早教中有讲到宝宝的敏感期,到底什么是敏感期,都有什么特征啊?最近听说运动宝贝有讲的,不知道能不能听

敏感期是指人类某种行为和技能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的时期。 宝宝的7大关键期: 、秩序感的关键期(2-4岁) 2、感官关键期(0-6岁) 3、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关键期(.5-4岁) 4、动作关键期(0-6岁) 5、社会规范关键期(2.5-6岁) 6、书写(3.5-4.5岁)和阅读关键期(4.5-5.5岁) 7、文化关键期(6-9岁) 在敏感期的表现有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同,如果受到父母或者是其他人的批评,或十分沮丧,而且还会认为这是别人在挑他们的毛病,或许还会有一些叛逆。因此,我的个人意见是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以鼓励和表扬孩子为主,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他做了错事时应该客观指出,不能宠溺他们。希望对你有所帮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