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由胰岛 D 细胞或胃肠道 D 细胞产生。其严重性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转移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会抑制多种激素分泌,导致一系列症状。 1.发病机制:肿瘤细胞分泌大量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抑制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释放,影响代谢。 2.症状表现:常出现糖尿病、胆石症、脂肪泻、腹痛、消瘦等症状。 3.诊断方法:包括血液检查检测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确定肿瘤位置。 4.治疗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奥曲肽、兰瑞肽、依维莫司等。 5.预后情况:若肿瘤早期发现并完整切除,预后较好;若发生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总之,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虽罕见,但通过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你好,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是来源于胰岛D细胞的肿瘤。由于肿瘤释放大量的生长抑素(SS),引起脂肪痢、糖尿病、胃酸过少和胆石症等综合病症,又称为生长抑素瘤综合征。生长抑素是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最初于1968年首先从大鼠的下丘脑中被分离出来,并发现能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被命名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RIF)。现在发现,在下丘脑、胰腺D细胞、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中都存在生长抑素,并能广泛地抑制各种肽类物质的释放。因此,该激素不仅能抑制内分泌和外分泌,而且还抑制肠蠕动和胆囊收缩,故又称其为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是最罕见的功能性内分泌肿瘤之一,迄今国外资料还不足50例,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的发病年龄较大,自26~84岁,平均51岁。男、女病人几乎均等。建议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患者及时去国营的大医院治疗为好。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治疗建议:1.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瘤的首选方法。但是,由于本病病人有很高的转移率,故手术切除率却并不很高。又因为多数病人的瘤体较大,所以又常常不适宜行肿瘤剜除术;故胰腺切除是主要的手术疗效。(1)对于胰腺体、尾部的肿瘤,可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2)对位于胰头部的肿瘤,应行胰腺次全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对于已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巨大肿瘤或肝脏转移性肿瘤,采用姑息性的减容术,也常能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2.内科治疗对于肿瘤晚期无手术条件者可采用内科综合的治疗措施。但是,由于病例数过少。对具体化疗措施及其效果的评价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前糖尿病的治愈恢复率是多少呢?
糖尿病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加降糖药量?
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发生早期自然流产...
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我们应该这...
引起肥胖症的原因有哪些?跟遗传有关系吗?
肥胖和2型糖尿病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肥胖一...
预防流感的食疗方可尝试以下几种:
1、大葱烧豆腐:把大葱切成小段,...
杨汉勤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这种情况很可能患了“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
叶长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细针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
邓爱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在中国的...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格来说碘缺乏有什么症状要看在人的哪个阶段。从人体的发育来说,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在甲亢治疗中,甲状腺功能的情况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