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和贫血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血虚是中医术语,贫血是西医概念。两者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血虚可能由饮食不调、劳倦过度、失血过多等引起;贫血则多与造血原料缺乏、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有关。 1.病因不同:血虚的原因包括脾胃虚弱、思虑过度、久病不愈等。贫血常见于缺铁、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慢性失血、骨髓造血障碍等。 2.症状表现:血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贫血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有乏力、气短、皮肤黏膜苍白等。 3.诊断方法:血虚主要依据中医的望闻问切。贫血依靠血常规检查,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4.治疗侧重:血虚多采用中药调理,如四物汤、归脾汤等。贫血则根据病因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如铁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维生素 B12 等,严重时可能需要输血。 5.调理方式:血虚者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避免劳累。贫血患者要注意休息,预防感染。 总之,血虚和贫血不能混为一谈,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中医学并没有贫血的名称,很多人并不贫血,但是从临床所呈现的情况,表现出类似贫血的症状,如脸色苍白干燥,容易头晕眼花,疲惫乏力,心慌气短,经期小腹坠痛,月经推迟,经量较少,有一些人甚至会闭经,所以就认为自己贫血。但是往往做完血常规检查之后,却发现不是贫血,只是中医所说的血虚。所以说血虚并一定会贫血,血虚和贫血的概念完全不一样。
一般来说,正常女性血色素是12克,轻度贫血是9-11克,中度贫血6-9克,重度贫血...
陆杉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阿胶从古至今都是滋补的上品,其性甘味平,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
陆杉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贫血的病人最好能做到戒烟、戒酒;忌坚硬不易消化食物;忌肥腻、粘滞食物,如糯米饭、肥...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缺铁性贫血有以下表现:缺铁的原因为,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腹部不适、肠道寄生...
杨斌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由于孕妇缺铁性贫血会影响胎儿贫血,所以选择富含铁的食物进行补充,含铁量比较丰富的是...
杨斌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
杨斌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