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厌食症,可能是辅食添加不当、消化功能弱、口腔问题、饮食习惯不好、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导致。 1.辅食添加不当:辅食的质地、口味不符合宝宝的喜好,或添加时机不合适。应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渐过渡,多尝试不同种类。 2.消化功能弱:宝宝肠胃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 3.口腔问题:口腔溃疡、出牙不适等会影响进食。需检查口腔,如有问题及时治疗。 4.饮食习惯不好:进餐时间不规律,边吃边玩等。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固定进餐时间和地点。 5.微量元素缺乏:如缺锌,会导致食欲减退。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 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可先观察宝宝的情况,必要时带宝宝到医院儿科就诊,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厌食症为饮食失调症,其医学名称为神经性厌食(Anorexianervosa)。患者以女性居多,死亡率高达20%。有些人认为厌食症和强迫症(obsession)有类似之处,最初,病人只是为了“减肥”而少吃少喝,渐渐却形成强迫观念,甚至不吃不喝,其后果即造成体重严重下降,患上厌食症。厌食症患者最主要征状是对食物提不起兴趣,没有胃口开怀吃东西。患者的想法和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即使已经很瘦了,还老是觉得自己很胖。根据美国精神协会的标准诊断,厌食症患者的体重往往低于标准BMI15%。有什么影响?患者由于长期过度节食,造成营养不良,因而影响生理变化,包括月经失调,甚或是停经等。一般常见的征状包括:皮肤变得粗糙干裂、柔毛出现、体温下降、心跳缓慢、身体衰弱、脱水、脸色苍白、精神无法集中,甚至感到焦虑或者忧郁,心脏功能变差,甚至还会晕倒。同时,由于患者体内缺乏脂肪,容易发冷、畏寒。病情严重的话,会导致心脏衰竭,甚至死亡。如何治疗?厌食症的诊治必须视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严重的话,甚至必须入院接受心理医生、专科医生及营养师的观察及诊治,再配合行为治疗,使到病人的体重渐渐回升。若是病情还不太严重,在心理医生的辅导下,也有可能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厌食症患者如果仍处于发育期,而器官又已受到损坏,可能在病情好转之后,功能还无法恢复正常,会影响到生理发育和成长。患者是否能康复,也必须视病人的意志力而定,疗程则因人而异,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最重要的是,要尽早治疗,不要等到病情很严重才上门找医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患上厌食症,而家人由于生活忙碌,或是不常在一起用餐,而忽略了病人的病情,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病情已不轻。参考资料:百度
孩子厌食,应到医院请医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果不是由疾病引起的厌食,可用下列方法进行纠正。(1)科学喂养:从婴儿添加辅食起,就要做到科学、合理的喂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营养食品都给孩子吃,更不能孩子要吃什么就给什么,使饮食没有节制。应该科学喂养,使食物品种多样化,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色、香、味、形俱全。(2)不让孩子吃零食:孩子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吃零食,少吃甜食以及肥腻、油煎食品。(3)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进食:孩子有了缺点,不要在吃饭时管教,以免使孩子情绪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孩子进食时,应该有愉快,安静的环境。(4)不要过分迁就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饭量,以及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该吃饭时,把饭菜端上桌,耐心喂,如果孩子不吃不要许愿,如吃一口给讲一个故事,或满地追着孩子喂饭;也不要打骂,应该把饭菜端走。下顿如还不吃,再照样办,使他饿上一两顿,因为适当的饥饿能改善孩子的食欲。(5)适当服用保健食品或药物:轻度厌食的患儿可服保健食品,大些的孩子可吃山楂糕或单味鸡内金。较严重的患儿可服中药调脾合剂、健脾丸等。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主要是3-6岁)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某些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结核病、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都可能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仅占9%)。但是,大多数小儿厌食症不是由于疾病引起(占86%),而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饮食制度、不佳的进食环境及家长和孩子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小儿厌食症的(非疾病)原因 饮食无规律,无固定进食时间,进食时间延长或缩短,正常的胃肠消化规律被打乱。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无节制地填喂,损伤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零食不断,嘴不停,胃不闲,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使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而不觉饥饿。进食环境差,边吃边玩,或进食时家长逗弄、训斥,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进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提条件的筹码。运动不足,代谢减少,胃肠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强化。服药太多或滥用保健补品,增加胃肠消化吸收的负担。其它:生活不规律、睡眠欠充足、过度疲劳、便秘、身体不适等,也是厌食不可忽视的原因。
1.心理和行为障碍主要包括追求病理性苗条和多种认知歪曲症状。AN患者并非真正厌食,而是为了达到所谓的“苗条”而忍饥挨饿,其食欲一直存在。患者为控制体重、保持苗条的体形而开始节食或减肥。常见的方法有限制进食,为限制每日热量,通常吃得很少;还有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进行过度体育锻炼,滥用泻药、减肥药等。AN患者存在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尽管与多数人一样,甚至非常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非常肥胖。AN患者对自身胃肠刺激、躯体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否认饥饿,否认疲劳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亦缺乏正确的认识。否认病情是该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患者拒绝求医和治疗,常常由家属发现其消瘦、进食甚少、腹部不适、长期便秘、闭经等问题而带其到医院就诊。此外,AN可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状。还可表现为过分关注在公共场合进食,常有无能感,过度限制自己主动的情感表达。10%~20%的AN患者承认有窃食行为;30%~50%的患者有发作性贪食。什么是厌食症2.生理障碍AN患者长期处于饥饿状态,能量摄入不足而产生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其营养不良导致的躯体并发症累及到全身各个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常见症状有:畏寒,便秘、胃胀、恶心、呕吐、嗳气等胃肠道症状,疲乏无力,眩晕、晕厥,心慌、心悸、气短、胸痛、头昏眼花,停经(未口服避孕药)、性欲减低、不孕,睡眠质量下降、早醒。1.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Quetelet体质量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前期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2.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3.常可有病理性怕胖: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病人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这个界值远远低于其病前医生认为是适度的或健康的体重。4.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停经至少已3个连续月经周期,但妇女如用激素替代治疗可出现持续阴道出血,最常见的是用避孕药),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5.症状至少已3个月。6.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7.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如脑瘤、肠道疾病例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正常体重期望值可用身高厘米数减105,得正常平均体重公斤数;或用Quetelet体质量指数=体重千克数/身高米数的平方进行评估。预后的建议:AN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约45%的患者预后较好,无任何后遗症;约30%的患者预后中等,仍有不少症状和体型、体重问题;约25%的患者预后较差,很难达到正常体重,有慢性、反复发作、需要反复住院治疗。5%~15%的患者最后死于心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继发感染、自杀等。病程短、起病年龄小的患者预后较好。
大多数儿童的厌食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而这又与大人的观念和行为密切相关。所以,想...
彭俊生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小儿厌食是由两种病理因素造成的:一种是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
肖斌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加强精神护理,让患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儿既不要百依百顺,也不要打骂,不要对其学习...
肖斌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小儿厌食很常见,有些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超过了小儿...
彭俊生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治疗小儿厌食症,关键在于及时找出原因,对症治疗,以逐渐恢复患儿的消化功能。注意改善...
肖斌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大多数厌食症患儿预后良好,少数久病患者,体质逐渐转差,可能发展为营养不良,影响生长...
肖斌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