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医护人员救回了老婆的命,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你们就像自家人一样亲切……”近日,34岁的“三娃宝妈”小许(化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出院。她的丈夫喜极而泣,对治疗团队表达了感谢。不久前,小许因严重的感染性休克,腹膜炎以及肺栓塞,合并消化道出血在“鬼门关”徘徊。在这些天的治疗里,她经历了一场“生命奇迹”:在该院肝胆外科王捷教授的带领下,胃肠外科副主任褚忠华教授、心血管外科黄楷副教授等多学科团队协力合作,“奋战”6小时,完成了门静脉系统取栓、六分之五小肠切除的重大手术,成功挽救了小许的生命。
一月时间病情急转直下,三娃宝妈生命危在旦夕
据小许回忆,早在一个月前,她的身体就出现了感冒、咳嗽等不适,但没有引起在意。一个月后,小许再次出现了发烧、咳嗽、上腹痛、全身乏力的状况,家人见状连忙将她送到当地医院,接受胸部CT检查后,医生认为小许有“双下肺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可能,遂安排小许住院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小许又因为上腹痛疼痛加重,血小板也严重低于正常值,当地医院医生给小许开药口服,但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多番辗转,小许的上腹部疼痛非但没有治愈,还开始出现呕血伴黑便、头晕乏力的症状。做了进一步检查提示小许的胃腔有大量积血,消化道积血或出血,小肠不完全性肠梗阻以及坏死。考虑到此时小许可能已经出现了免疫风暴,情况十分不妙,当地医院联系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免疫风湿科,在副主任莫颖倩副教授的远程指导下开展治疗。
对于一个有三个孩子,最小孩子才2岁的家庭来说,身为母亲的小许持续走低的病情变化犹如晴天霹雳。
手术到底能不能做?大会诊作出决策!
为开展进一步治疗,小许转入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莫颖倩副教授联合ICU邹子俊副教授全程负责其病情。彼时,小许正面临严重的感染性休克、腹膜炎及肺栓塞,合并消化道出血。入院后,团队立即予机械通气,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对症支持治疗。
在ICU医疗团队的努力下,小许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为了助小许渡过难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两次为小许开展了全院大会诊。考虑到小许“血管栓塞伴部分小肠梗阻,怀疑部分肠坏死,脾脏缺血灶,不排除部分梗死”的严重病情,如果进行手术,存在术中大出血或感染或肺栓塞甚至死亡的风险,术后也可能面临短肠综合征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如果不开展手术,肠坏死也会为小许带来脓毒性休克死亡的风险。
经过多学科大会诊讨论,结合小许一家的强烈愿望,会上大部分专家表示愿意为小许挑战一下医疗极限,表决通过了手术意见。随即,医院成立了以肝胆外科王捷教授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分秒必争地为小许准备手术。
妙手回春创造奇迹,精心调理终现光明
肝胆外科王捷教授带领胃肠外科褚忠华教授、心血管外科黄楷副教授、胃肠外科蓝球生医生为小许进行了剖腹探查。腹腔打开后,团队看到大量血性腹水,大部分小肠淤黑扩张坏死,约占整个小肠的六分之五长度,肝表面颜色苍白。
术中再次、反复和家属沟通病情后,小许家人表示不惜一切代价支持手术。于是王捷教授带领众多专家按计划协作手术。团队很快就面临了手术最大的难关:在严重渗出、水肿及粘连的腹腔中找到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大家分工协作,心血管外科团队负责切开静脉,取栓并溶栓,直到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恢复通血后将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修补成形;胃肠外科团队负责切除没有生机的肠管并进行肠管重建。
整个手术耗时6小时,当把六分之五坏死小肠切除出来后,在场的所有医务人员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术后测量切除出来的坏死小肠的长度足足有350cm,剩下健康小肠约60cm,成功保住了回盲瓣,为后续治疗康复留下希望。
术后,小许转入医院ICU,由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何清教授带领团队进一步监护治疗。从ICU平稳过渡后,小许转入该院胃肠外科二区,由褚忠华教授带领胃肠外科护理团队“接力”守护。“最艰难的一战已经过去了,接下来要打扫好战场,才能摘取胜利的果实!”褚忠华教授指导团队密切关注小许术后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好小许术后胃肠道恢复。
针对小许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康复治疗,医院再次召开疑难病例讨论总结会。姚和瑞副院长带领肝胆外科、临床营养科、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胃肠外科等专家共同总结了诊治过程的细节,并为小许制定了随访方案。
在多学科专业的医学诊疗和精心的肠道营养护理下,小许的病情逐渐恢复,并在一个月后首次走下病床,逐渐锻炼步行功能。
在终于到来的出院日,小许和家人对逸仙医疗团队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送上两面锦旗。
团队和小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