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与死神赛跑,逸仙多学科团队合力救治急危重症孕妇!

2023/1/10 17:34:28

近日,一位特别的产妇小杨(化名)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连声道谢:“感谢医院给了我们家新的希望!保佑我们母子平安!”据悉,这是一位危重症产妇,在该院多学科团队精心治疗下,现病情稳定,出院返家进一步休养。

保重症!多学科会诊助力危重症产妇顺利产子!

12月中上旬,因新冠病毒感染致使急危重症患者逐日递增……当时,“保重症”成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31岁的小杨就是该院一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怀孕27+周的她患有重度子痫前期、Ⅰ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抗磷脂综合征、贫血、低蛋白血症、轻度胸腔积液、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

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历来都是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

12月14日,小杨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多器官功能受损等表现……围产专科迅速召集内分泌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专科、急诊ICU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开展多学科会诊,为小杨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围产专科主任谭剑平教授和张睿、刘玉昆、祝丽琼等教授专家们为小杨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其病情极危重,建议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转入EICU进一步治疗,同时积极抢救新生儿。风险与机遇并存,小杨及其家属知悉了病情及治疗方案后,表示无条件相信医院并积极配合治疗。

不顾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为小杨进行的急诊剖宫产手术立即密锣紧鼓进行,在多学科的密切配合下,一切都十分顺利且及时。12月15日凌晨,灯火通明的手术室里传来一声新生儿的啼哭,这响亮的哭声让手术室里为了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忙了十几个小时的医护人员松了口气。所有的坚守与付出能换来这宝贵的新生命、成功挽救母婴生命,大家倍感欣喜!但,这不是比赛的终点,而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

接力赛!转战急诊科进行重症治疗!

由于情况危机,容不得一丝耽误,急诊科主任蒋龙元教授及急诊科副主任杨正飞教授深夜统筹,火速安排小杨的后续重症治疗。

首当其冲便是要为小杨找到一个合适的治疗场所!经商量,蒋龙元教授与杨正飞教授当机立断将EICU率先改为北院区急危重症病人的阳性病区。在医务部综合协调下,由心血管外科郑俊猛教授团队星夜接收EICU原有的三个重症患者,与此同时,EICU住院总吴孟春医生和谭笑杏住院医生做好接收新冠产妇的准备。在面临着高强度工作时,医务人员从未临阵退缩,仍恪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与信仰,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上!

最终,12月15日凌晨,孕产妇顺利转入该院EICU进行重症监护治疗。

这一夜,EICU的医务人员无眠无休。

次日早上,急诊科方向韶教授及伍靓靓住院医师第一时间对小杨进行评估,考虑其全身水肿,存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同时合并产后重度子痫前期、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障碍,遂迅速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重症治疗方案,给予CVVH(持续性血液透析)改善全身水肿和心衰症状、激素抗炎、调节免疫、抗感染,同时给予控制血压、血糖、抗凝、营养支持、护胃等治疗相关方案。

经过几天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小杨顺利撤离呼吸支持,拔除气管插管,各方面的指标逐步改善。

有仁心!医者医病更医心!

一波三折的是,就在小杨病情出现好转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一方面,风湿免疫科郑东辉教授团队会诊发现,小杨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大……

另一方面,焦虑紧张、精神病性症状、自杀倾向等也“找上”小杨,综合临床表现,杨正飞教授考虑为“产后抑郁症”。

后续治疗应该怎么办?对症下药!

针对“产后抑郁症”,杨正飞教授积极动员护理人员对小杨进行心理方面开导,并同时指导其丈夫、父母等亲属成员学习有效沟通方式,助力小杨快速走出产后抑郁;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郑东辉教授团队表示待小杨病情稳定后转风湿免疫专科进行后续治疗。

关于小杨心心念念的宝宝,新生儿及儿童重症专科副主任欧阳颖教授表示,因是超未成熟儿,同时存在宫内缺氧,宝宝出生后呼吸微弱,经NICU医护人员紧急给予宝宝肺表面活性物质扩张肺及有创呼吸支持,微量喂养及静脉营养支持,现宝宝已改为无创呼吸支持,生命体征平稳,体重上升至1.4kg,未感染新冠病毒。这个好消息对小杨而言,无疑也是一针“强心剂”!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凝心聚力;越在紧要关头,越能展现担当。在全院上下多学科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小杨各项指标稳定好转,情绪及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成功转出EICU后由风湿免疫科郑东辉教授团队接力治疗。经过风湿免疫专科的悉心治疗,小杨母子现已病情稳定,现已平安回家休养。

总有一股力量激励着我们笃定前行,这大概就是医者精神;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热泪盈眶,那就是医者的人文精神!

(责编:梁绮琪 通讯员:刘文琴、黄睿、沈丽娜)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