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15000μg/L多通常代表数值偏高,其正常范围为0-0.5μg/L,一般需要前往医院,根据引起的原因对因治疗,常见原因包括妊娠、年龄因素、手术创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
1、妊娠:女性在妊娠后,由于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会造成D-二聚体数值偏高,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若不伴随异常症状,无需给予特殊治疗,定期前往医院做产前检查即可。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由于血液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易诱发该数值偏高,通常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时需要遵医嘱选用替格瑞洛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预防治疗。
3、手术创伤:近期做了相关手术,因手术对皮肤造成损伤,可能会引起血管中的血小板发生聚集,诱发该数值升高。通常需要遵医嘱选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有利于改善。
4、深静脉血栓:通常是因为静脉壁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原因造成,常见症状为下肢肿胀、疼痛,通过检查会发现D-二聚体数值异常增高。这种情况需要患者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并配合医生选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达比加群酯胶囊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采取外科血栓清除术。
5、肺栓塞:由于疾病导致肺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进而会导致血液中的浓度发生改变,引起D-二聚体数值偏高,伴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可遵医嘱选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注射用比伐芦定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必要时行经皮导管介入治疗。
临床上引起D-二聚体数值偏高的原因比较多,一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