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出现便血可能是饮食不当、炎症刺激、病毒感染、急性肠穿孔、结肠大出血等原因导致,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
1、饮食不当:患病期间仍然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严重刺激,引起胃肠道黏膜破损。如果症状轻微,通常表现为粪便表面有少量血液。如果症状严重,会出现明显的便血现象。建议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2、炎症刺激:慢性结肠炎是肠道的炎症性疾病,在炎症的刺激下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破裂,使血液混进粪便中,引起便血。建议遵医嘱服用盐酸环丙沙星片、诺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慢性结肠炎,导致肠道黏膜受损或者形成溃疡,引起大便不成形、便内混有黏液,甚至便血的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4、急性肠穿孔: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引起急性肠穿孔,造成局部感染。如果感染程度比较严重,可能会对局部血管造成影响,导致血管破裂,引起便血,也可能伴有腹部剧烈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通过手术缝合或者部分肠切除术治疗,使症状得到改善。
5、结肠大出血:如果慢性结肠炎持续加重,可能导致结肠内部发生溃疡、息肉、炎症或血管破裂,甚至引起结肠大出血,造成便血,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建议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血管介入治疗的方式止血。
患病期间需要戒烟戒酒,加强营养饮食,可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