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和慢性脑梗死的区别有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影像学检查、危害程度等,建议立即去医院治疗。
1、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发病较急,通常在患病后24小时内发病。慢性脑梗死发病迟缓,可能在发病后7-30天发病。
2、临床表现:急性脑梗死一旦发生,导致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异常、饮水呛咳等表现,加重后可能产生大小便失禁等情况。慢性脑梗死可引起头痛、眩晕、多梦等表现,如病情持续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痴呆、肢体瘫痪等不适感。
3、治疗措施:急性脑梗死以溶栓治疗为主,可遵医嘱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瑞替普酶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介入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而慢性脑梗死一般以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为主,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及早用药能够促进病情恢复。
4、影像学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可显示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慢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其周边胶质增生呈高信号,但DWI呈低信号。
5、危害程度:如急性脑梗死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持续加重,可能会危及生命。虽然慢性脑梗死的症状轻微,但拖延治疗时间,可能会引起肢体麻痹、情绪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
建议加强脑部的护理工作,一旦出现梗死病灶需及时诊断治疗,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