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暴雨天谨防这三大意外 这份急救知识请收好

2023/9/10 10:31:42

近日,各地暴雨的话题频上热搜,广州更是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过程。据省气象台消息,强降雨持续,这两天珠三角、粤西地区仍要继续做好防御。

2023年9月9日是第24个“世界急救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举办主题为“健康‘童’行‘救’在身边”小医生体验营活动。活动通过应急课堂、应急模拟体验、现场参观讲解等方式,向30余名小学生讲解常见应急处理知识,让他们了解到烧烫伤急救、溺水急救、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创伤急救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与应急技能。

“暴雨天易发生安全事故,暴雨将至,不要在野外的低洼区域停留,要选择地势较高的位置和坚固的建筑物内避雨;不要在积水中行走;不要在靠近电线的树木下避雨、接打电话。”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主任张锐提醒,暴雨天谨防溺水、触电和创伤。

溺水急救:不要贸然下水,高声呼叫

“溺水救援首要原则:不冒险,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救别人。”张锐介绍,遇到落水者,不要贸然跳到水中施救,要立即高声呼叫获得帮助,并拨打电话报警,呼叫120。

近距离救援时,可以将树枝、毛巾、竹竿等伸给溺水者,将其拉上岸;远距离救援时,可以用绳索把溺水者拉上岸,或者把救生圈、木板、空水桶等抛向溺水者,帮助溺水者借物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当溺水者已救回岸上,判断其是否出现昏迷、丧失意识或生命体征等。如果有意识,就要立刻开展常规的急救措施。首先要保证气道的通畅,清理口腔杂物或呕吐物;其次,开展心肺复苏术,直到溺水者苏醒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触电急救:发现触电者,不要随便碰触

雨天出行,防止触电很重要。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心跳、呼吸停止。

“遇见有人在雨天触电倒地,千万不能随便碰他。”张锐介绍,人体是个导体,正确的触电急救方法是找到干燥的木棍、橡胶等绝缘体,将电线或危险物体撩开。若周围环境是安全的,再将人挪至安全范围进行施救。

如若触电者神志清醒,就地休息1-2小时,并严密观察;触电者无知觉,有呼吸有脉搏,复原体位,严密观察;无呼吸、无脉搏时,立即拨打120,同步施行心肺复苏术。发现有伤口,可用无菌敷料或清洁衣物包扎保护。

另外,暴雨天要确保居家用电安全,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在暴雨期间进行户外活动时,很容易被狂风暴雨引起的次生灾害所伤,例如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等。当发生创伤意外时,急救的目的是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保护伤口、快速转移。

先“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是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填塞止血则适用于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当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即上肢出血结扎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结扎于大腿的中上段。

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4分钟;上完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志,要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包扎时,这些要点要记得:尽可能戴上医用手套;暴露伤口,检查伤情;防止污染伤口;动作要轻巧而迅速,部位要准确,伤口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不用水冲洗伤口;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包扎;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毒粉;如必须用手操作,处理完后用肥皂洗手。

张锐提醒,暴雨还容易造成道路积水,致使生活垃圾、粪便、农药等混入水体,可能会出现水源污染,尽量不要让小朋友在脏水里蹦跳玩耍。若小朋友皮肤有破损,一旦接触不干净的水,回到室内应第一时间用干净的清水进行冲洗,并及时消毒包扎。

心肺复苏术步骤

1、判断意识:呼叫病人,轻拍其面颊或肩部。

2、立即呼救: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原地高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3、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需注意的是,按压时掌根不可向下猛撞,掌根不可离开按压位置或作跳动,应令其胸骨上压力完全解除,使胸壁恢复正常位置。按压与松弛的时间须平均,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此外,按压深度为5-6厘米,频率为100次/分,以确保脑部供血并减少重要脏器的损伤。同时,按压时,急救员须观察病人反应及脸色的改变。

4、保持气道通畅:用一只手按压伤病者的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及中指将下颏托起,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

5、人工呼吸:用一手将病人的鼻孔捏紧,防止吹气气体从鼻孔排出而不能由口腔进入到肺内。深吸一口气,屏气,用口唇严密地包住昏迷者的口唇,注意不要漏气。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将气体吹入人的口腔到肺部。吹气后,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使气体呼出。注意观察人的胸部有无起伏,如果吹气时胸部抬起,说明气道畅通,口对口吹气的操作是正确的。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胡颖仪 孙冰倩)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