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二科在曾智桓主任带领下完成了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起搏治疗水平迈向国内领先水平,实现起搏治疗领域的突破。
近日,72岁的陈阿姨(化名)因为心脏里面的起搏器囊袋处破溃感染入院治疗。由于该患者基础疾病多,平均1-2个月就发生一次右上肢淋巴管炎,综合诊断显示其双侧胸前区均不具备制作起搏器囊袋条件。若选择经心外膜植入电极,外科手术创伤较大,需将囊袋置于腹部,而患者体弱多病,手术风险很高。
如何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保证心脏起搏的安全有效、又不发生感染,成为了救治该患者的最大难题。心血管二科团队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结合患者的病情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在局麻下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心率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积累了30多年的起搏器植入经验,但患者心腔内有多条电极,这无疑是给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手术过程万无一失,团队在术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术中,团队通过股静脉送入直径约1cm的鞘管,将1.75g的无导线起搏器经输送系统送入右心室,在手术过程中完美的避开原有的起搏电极导线,将无导线的“胶囊起搏器”顺利植入右心室间隔部。
起搏器植入后,测定起搏参数良好,起搏心电图形对比原来起搏心电图形QRS波明星变窄,固定牢靠。原起搏器襄袋的清创处理也择期完成。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成功,不仅解决了患者的起搏问题,还有效地避免了感染的风险。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心血管二科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协调配合。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注重多学科的交流和协作,为不能植入传统起搏器的高龄、囊袋感染、电极脱位高风险的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章来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