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封跨越近三千公里的感谢信送到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信中,洛隆县党委、洛隆县人民政府向该院2022年6月赴西藏洛隆县开展医疗帮扶工作的四位“女将”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她们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中,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不仅带来了中大的精湛医术,更弘扬了中大的博爱精神,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赤子情怀!”
感谢信全文
据悉,四位“女将”于今年夏天前往西藏执行国家卫健委关于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的任务。任务执行期间,恰逢西藏首次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发,四位广东“女将”在兼顾正常诊疗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的同时,不顾高原体能消耗,不顾事务繁杂,主动参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连续奋战两个多月,为洛隆县在全区74县区中第一个实现“清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缺氧不缺精神
身处海拔3700米的青藏高原,四位“女将”血氧饱和度只有80%,但疫情当前,她们无惧高原反应,身着严密的防护服,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在无数个日夜留下了奋斗的身影。
四位“女将”将在广州积累的丰富抗疫经验运用在洛隆当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迅速“上手”,守护雪域高原——队长张洁主治医师利用在急诊科工作的专业优势,积极加入到洛隆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中;赖宇副主任医师协助建设隔离病房,完善发热患者处理方案;苗利萍主治医师协助当地医院手术室开展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王琴主治医师在当地儿科协助开展防疫宣教。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洛隆县孜托镇的温度急剧下降到接近零度。此时,镇内即将开展第9次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四位“女将”克服寒冷、缺氧、潮湿等困难,毅然报名加入核酸检测队伍,一上午便完成了近2000多例核酸样本的采集。
援藏队员们克服低氧带来的困难积极投身核酸检测工作
艰苦不怕辛苦
帮扶期间,四位“女将”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艰苦不怕辛苦,多形式满足当地百姓就医需求。
张洁队长协助当地进行了一例发热患者的处置。8月24日,洛隆县关卡处排查到一位发热患者,按照闭环管理要求送入洛隆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张洁前往参与会诊。抵达现场后,张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胸部ct结果排除了新冠可能。患者在发热门诊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后及时被收治住院,最终确诊为肺结核。张洁快速准确的判断为患者治疗争取到了宝贵时间,也为洛隆县人民医院发热患者的诊治作出了一次正确的示范。
队长张洁(右1)参与到发热门诊的值班、患者诊治工作
刚到洛隆县,赖宇副主任医师就发现藏东地区没有医院能够开展胃肠镜检查,导致许多有胃肠道症状的藏族患者不能及时确诊,也不能通过内镜下治疗及时制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于是,她积极向当地卫生局、洛隆县人民医院提出想建立消化内镜室的想法,在当地政府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赖宇协助洛隆县人民医院开展消化内镜室建设工作。然而由于西藏疫情突发,医院面临着建设材料运输受阻、施工人员隔离留置、物资短缺等困难,内镜室的建设一度停滞。为尽快让藏东地区人民享受到内镜检查服务,赖宇及张洁积极与当地政府及医院领导联系,找到有现成建筑材料的施工队伍,全力做好保障工作,确保工程继续进行完成。短短3个月的时间,消化内镜室顺利建设完成,比原计划提前60天。
赖宇副主任医师、张洁队长克服困难坚持内镜室建设
王琴主治医师、苗利萍主治医师在抗疫同时,继续坚持参与手术室麻醉工作及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护理工作。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苗利萍主治医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了县医院首例直接动脉测压及一系列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新技术,为既往因麻醉技术限制不能顺利开展的手术提供有力保障,为患者围术期安全打下良好基础。
苗丽萍主治医师(左)在当地开展工作
王琴主治医师在当地开展工作
来到西藏后,王琴带领洛隆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先后成功救治了3名早产儿,体重最小的仅有1300g,最重的为1700g,成功为5位新生儿开展了有创呼吸机治疗,打破了当地同时成功抢救早产儿数量的记录。王琴还带领洛隆县人民医院儿科护理人员率先开展昌都市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提升了早产儿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