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对身体来说至关重要,能防止新生儿出血疾病以及内出血,避免女性月经期大量出血,维持血液正常凝固。维生素K属于脂溶性的,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系统中,胆囊和胰腺功能决定其吸收,约40%~70%的维生素K都能被吸收,不过在体内半减期短,仅仅约17个小时。经过研究发现,肠道中有种细菌时时刻刻都在制造维生素K,本身在绿叶蔬菜鸡蛋以及猪肝中也含有丰富维生素K,所以并不会缺乏。不过某些情况下会使得体内缺乏维生素K,应适量补充。
维生素K在体内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1、促进血液凝固
维生素K的基本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因此又被誉为凝血维生素。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生成,尤其是凝血因子7、9、10合成离不开维生素K。身体中缺乏维生素K就会延长其凝血时间,难以止血,甚至会导致死亡。于女性而言,维生素K能减少生理期出血,防止出现内出血和痔疮。
2、参与骨骼代谢
维生素K参与合成维生素K依赖蛋白,此类蛋白可促进骨骼中磷酸钙合成,尤其是老年人,只有足够的维生素K才能维持骨密度,防止出现骨质疏松或骨折。
缺乏维生素K有哪些表现?
体内缺乏维生素K可影响凝血酶原合成,延长机体出血时间;缺乏维生素K凝血时间延长,难以止血,可能会因为轻微创伤或挫伤而造成血管破裂;缺乏维生素K可能会引起皮下出血又或是内器官出血,如肌肉、胃肠道、大脑、泌尿生殖系统以及腹腔等又或是引起尿血、贫血或导致死亡。若新生儿体内缺乏维生素K,可能会出现吐血、脐带或肠子部位出血;成年人缺乏维生素K可出现不正常凝血,引起尿血、流鼻血以及胃部出血和淤血;缺乏维生素K可造成低凝血酶原症,血液凝固时间较长且皮下出血。
哪几类人需补充维生素K?
1、患有某些疾病的人
患有胃肠道疾病或吸收不良综合症的人易出现维生素K不足,如短肠综合征、胰腺功能不全以及口炎性腹泻,还有囊性纤维化以及溃疡性结肠炎和胆道梗阻等,以上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K制剂。另外,长期流鼻血、正服用抗生素、患有慢性胆囊炎、小肠黏膜萎缩以及有严重外伤的人都需要补充维生素K。
2、早产儿
早产儿吸乳量比较少,再加上肝脏还不成熟,凝血因子合成受到影响,使得体内缺乏维生素K,所以应适量补充。
温馨提示
维生素K主要从食物中获取,如奶类,奶制品、蛋类、五谷类、新鲜蔬果和肉类等。虽然维生素K在体内扮演重要角色,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摄入过量维生素K反而会损害肝脏功能。补充维生素K制剂后,若出现脸部发红、胃肠道不适、皮肤瘙痒以及有红疹等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