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瓣膜介入团队李怡副教授和庄晓东副教授等在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多学科密切合作支持下,成功运用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完成院内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瓣中瓣置换手术。目前国内该手术的临床开展经验较少,这一病例的顺利完成不仅是对中山一院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证据。与此同时,心脏瓣膜介入团队还成功获得了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独立心脏团队认证。
患者和医护团队合影
10年前植入的二尖瓣生物瓣衰败,患者心衰反复发作
患者为66岁男性,10年前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植入一枚瓣膜,近期因反复发作心功能不全而入院。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其人工二尖瓣生物瓣退行性变,二尖瓣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轻度狭窄;彩超可探及收缩期重度瓣中反流,反流束紧缩口宽约5 mm,反流束面积8.8 cm2,左右心房及左室内径增大,三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值64%,舒张功能减低。
“当前生物瓣的使用年限一般是10-15年,该患者的生物瓣已经衰败,今年已两次因心衰住院接受治疗,处理衰败的生物瓣刻不容缓。”李怡副教授表示,由于首次开胸手术后脏器会有较多黏连,多数外科医师都不太愿意进行二次开胸治疗,另外,患者反复心衰发作,身体条件较差,他和家属也不太愿意再次接受外科开胸手术。
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医护团队,心血管医学部董吁钢主任、廖新学书记、李怡副教授、庄晓东副教授、严凤娇护长等作病例介绍
仅40分钟,成功挑战首例经导管瓣中瓣置换术
外科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在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教授和党总支书记廖新学教授的全力支持指导下,李怡副教授、庄晓东副教授团队只能另辟蹊径,他们了解到,使用SAPIEN 3球扩瓣开展经导管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介入治疗在国外已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而SAPIEN 3球扩瓣也已进入国内,尽管经导管二尖瓣的瓣中瓣手术国内应用经验较少,但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手段。通过认真查阅国外文献并反复观摩手术录像资料,中山一院瓣膜介入团队开始了这次手术挑战。
为更好地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降低相关风险,瓣膜介入团队在术前做了充分准备。根据CT结果,团队对既往植入的人工瓣膜的位置、瓣环情况进行了评估,对再次植入瓣膜后主动脉瓣及左室流出道受到的影响、房间隔情况及穿刺部位、术中投照角度、左心耳内是否存在血栓等问题给予了充分考虑。此外,团队在术前详细拟定了手术流程,讨论预演并参考督导专家的意见,对策略流程进行了多次修订完善。“在手术开展前,团队中的成员对整个手术流程已了然于心,就我个人而言,可以说在术前已经在心中将手术模拟进行了数次。”李怡副教授说道。
手术当天,超声医学科、麻醉科多个科室共同协助手术,富有经验的外国督导专家给予了全程指导和帮助。术中,瓣膜介入团队经股静脉入路,在房间隔穿刺后成功建立导丝路径,同时使用10 mm球囊充分扩张房间隔通路,随后送入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在对位完毕后,团队利用可调弯输送系统,将瓣膜输送至瓣口预期位置,以140次/分的频率快速起搏,平稳完成瓣膜释放。经血管造影确认,瓣膜释放效果良好,术后超声显示,瓣周漏与跨瓣压差近乎为零,手术效果良好。除前期准备工作,手术全程耗时仅40分钟。
获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独立心脏团队认证
第一例病例成功后,中山一院瓣膜介入团队又为另一位72岁高龄、低体重、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女性患者完成了TAVI手术,值得一提的是,该高龄患者的股动脉入路非常细小,仅5mm,目前国内的自膨胀瓣膜输送系统至少需要使用18F的鞘管(股动脉直径6mm以上)方能植入,该患者的外周血管条件无法达到要求,而SAPIEN 3球扩瓣的最小输送鞘管(14F)却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该患者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预计3天内就能出院,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完成这例手术后,团队正式获得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独立心脏团队认证,成为国内首批独立团队认证中心之一。“这一认证既是对我们团队已有工作的认可与肯定,也是激励我们今后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追赶国内外大型医疗中心的一大动力。”李怡副教授表示。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