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我想报名去封控管理区支援……”
收到丈夫何肖发来的微信,李茵彤脑袋里闪过无数念头,有犹豫、有担忧、有害怕、有挣扎。同为急诊科的同事,自5月28日两人领证结婚到现在,由于广州疫情形势严峻,夫妻双双投入战疫工作,往日本就忙碌的他们更是异常繁忙,顾不上休假庆祝新婚,而支援封控区,将意味着他们将面临预计长达一个月的分别。
“你说得对,没有大家安全就没有小家幸福,我支持你!注意安全!”最终,李茵彤选择支持何肖的选择。
她明白何肖当初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初心,更一次次目送他毅然奔赴战疫一线。当去年新冠疫情初袭神州大地,新冠确诊患者急需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何肖选择成为负压车转运团队的一员,顶着寒冬与酷暑,一趟趟转运确诊或疑似病例;当境外输入疫情形势严峻,他又担任机场负压车值守人员,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与队友们共同紧守国门,严防境外输入。此时,疫情肆虐羊城,深深牵动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
“作为同事,我更应该义无反顾支持他!他不仅是我的丈夫,更是一名医生,他不仅仅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在这危难时刻,更要担负起医者的职责,不管有什么事,我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李茵彤在战疫新闻中看到丈夫身着厚重防护服救治患者的熟悉身影,眼眶微微湿润却也深感骄傲,今天已是何肖驻守在广州封控区海龙街的第五天了。
“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幸福!”新婚的他毅然奔赴一线
五月底来,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广州人民的心,荔湾区海龙街等区域因疫情防控需要实行封控管理,为更好解决当地居民就医问题,根据广州市卫健委安排,广医二院火速集结医务人员驻点支援海龙社区医疗保障,医务人员纷纷积极响应,一批紧接一批“驰援海龙抗疫先锋队”连日奔赴封控管理区。6月3日至4日,随着疫情防控进一步升级,广医二院再派两批共15名医务骨干进驻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开展连续14天的医疗保障支援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何肖医生就是其中一员。
何肖是一名急诊外科医生,刚新婚的他主动延迟婚假,留下一句“只有大家安全才有小家幸福”,便毅然投身海龙社区驻点支援。
支援社区的工作十分忙碌,前往驻点的第一天,何肖本来被安排的是夜班,但为了熟悉当地情况尽快上手,他白天也主动值守。为被钉子扎脚的患者排脓,为做手术缝针的患者拆线……夜深了,何肖仍在忙碌着,23点出车将年过六旬的阿姨转送至医院透析,凌晨三点协助救治两名发烧患儿,凌晨五点紧急处理肾绞痛病人……从白天到黑夜,医护人员始终坚守,竭尽全力为当地居民守护健康。进驻以来,何肖每天工作的时间都超过了12小时。尽管疲惫,但市民的一声声“谢谢”让他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
而在支援队伍中,还有很多和何肖一样舍弃小我、连续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由于任务紧急,他们都以最短时间稍作准备,跟家人简单交代几句,便立马坐上救护车,毫不犹豫奔赴“疫”线。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是我当初从事护理职业的初心。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疫情,说内心没有挣扎肯定是假的,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尽自身所能,冲锋在前!”蔡映杰护长的妻子7月就要临产了,但是他还是毅然参加了驻点支援。
与何肖同时进驻封控区的莫均荣是一名急诊内科医生,自疫情以来,他主动请缨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当医院征召荔湾前线驻点医疗队时,他再度报名,用坚定和担当不负当初从医的初心与使命。
火速搭建“战地急救站”,为逾7万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平日承担七万余居民的治疗与护理服务,疫情防控原因,社区居民的就诊需求加大。同时由于疫情前刚完成升级改造,该中心的功能布局、就诊流程、日常运作等仍未完善,条件较为艰苦,医疗保障队伍人手十分紧缺,业务精湛的广医二院支援医疗队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支援医疗队连夜赶赴海龙街后,来不及稍作休息,便马上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今后在海龙街开展医疗工作的具体事宜。“情况比预想的更严重,条件比预想的更艰苦,但我们有信心,我们能做好!”支援海龙社区医疗队组长毕晓锋副主任医师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急诊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当得知海龙社区情况严峻时,他选择一往无前,他鼓励队员们说,“在座的大部分队员都是党员,身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广医二院驰援医疗队员们凝聚社区医护力量,因地制宜,集思广益,积极改善当地社区的就医条件。根据病情危重划分功能分区——划为慢性病就诊患者区与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区,规划患者就诊路线,节省其来回折返时间,优化就诊流程,重新布置规划工作环境、检查仪器设备等,大大提高了诊疗工作效率。
为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组长毕晓锋创新实行“三三制”排班,大大优化了排班结构:三名医生为一组,三名护士为一组,每班次3医3护负责医院24小时的门急诊工作和负压车转运工作。医疗队员们克服艰苦条件,落实每班职责,把具体的每项工作细化到流程之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与护理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接诊、诊治、护理、转运等服务,大幅提高了当地社区就医便利,前来就诊的街坊纷纷点赞。
海龙街的不眠夜,一群白衣战士在全力守护着这一方安宁
“帮帮忙!医生…”6月的夏夜,海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传来一声急切的求助声,当班的伍卓文医生刚结束繁忙的日班工作,被汗水浸湿的手术衣还没来得及更换,在桌上放了一下午的午餐也顾不上吃一口,便赶紧更换上厚重的防护服赶到门外,原来是一位刚满一岁的小朋友,下午睡觉时从床上摔了下来,肿胀的小手臂让父母紧张不已,赶来求助。经过初步检查小女孩应是青枝骨折。医疗小分队迅速分工合作:固定包扎,联系定点医院,护送患儿搭乘救护车,一路呼啸赶往医院。
“谢谢医生,你们辛苦了!”一路上父母不住地说着感谢,一句句简单的问候,让饥肠辘辘的医护人员顿时倍感温暖。“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群众、病人,都不容易,通过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走出阴霾!”伍卓文医生感慨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有相知相守的夫妻,
有相互鼓劲的战友,
还有紧密团结的队友,
隔着厚重的防护服,
我们看不清他们的样子,
但我们时刻铭记着
每一个人的奉献,
每一瞬间的勇敢,
每一时刻的感动……
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战疫力量
终将战胜疫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