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风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然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一位中风患者,却与别人有些不同,在此前的检查中,患者还被检查出艾滋病,这无疑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好在经过该院神经外科孙晓辉主任医师及其团队的一番努力,顺利为患者实施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例艾滋病人的脑缺血手术。
中风患者住院检查 意外发现罹患艾滋病
据孙晓辉主任介绍,本次病例聂某,61岁,一年前有过一次脑中风住院病史,此次入院前一个月出现反复头晕,左侧手指握力变差,走路左侧肢体乏力,言语含糊、反应迟钝的症状,偶尔还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做了颅脑的相关检查后,神经内科考虑有“脑内多发缺血灶及腔隙性脑梗死”, 住院期间在完善各项检查时发现确诊艾滋病。随后,患者转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区治疗。经过科室会诊后,病人转入神经外科。
颈动脉狭窄是脑缺血和脑卒中的直接诱因,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颈动脉分叉部分或完全阻塞,因此在老年人群中中风更为多见。
患者转科后,孙晓辉主任结合病史,进一步经CTA、DSA检查后并详细分析了影像等相关资料,结合患者颈部和颅内血管解剖特点,综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于5月10日为患者做了颈动脉斑块剥脱术(CEA)。
直面挑战 手术成功为患者解除困扰
于孙晓辉主任而言,颈动脉斑块剥脱术是自己经常操刀的手术,但对一名艾滋病人实施这类手术,却是第一次,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完成手术,主刀医生孙晓辉主任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仔细游离出颈动脉及各分支后,临时阻断相应动脉,然后切开狭窄区域血管壁,快速仔细清除堵塞血管的“垃圾”,剥除动脉内膜斑块,确保动脉内壁光滑,使内径恢复正常大小,显微缝合血管。
为了防止术中脑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团队全程采取了脑氧监测、脑转流等技术手段,保证术中更加安全。术后第六天,患者头晕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孙晓辉主任表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最有效方法,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是国家脑防委、国家卒中中心大力提倡、积极推广的适宜技术及缺血性脑血管防治指南规定首选术式。未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神经外科将致力推广该治疗方法造福更多的脑缺血、脑卒中患者。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