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广东省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共同主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中国医刊》承办的“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主会场正式开幕。
会议现场
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副院长吴小剑表示,今年的会议以“守真,创新,未来”为主题,共设有20个会场,并邀请到国内外顶尖专家和学者,就消化内外科领域最新进展作精彩报告,从多个学科,全方位、多维度的展示国内外胃肠、结直肠及肛门疾病领域的最新进展,旨在更加全面地传播丰富详实的学术内容,共同研究探讨消化道领域的前沿热点,互相交流学习。
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吴小剑副院长
十大临床研究为消化道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为了鼓励我国消化道领域的医生和学者开展更多的设计严谨、实施规范的临床研究,本次大会上开展了2020年“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评选活动,除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三本杂志外,首次邀请到了《中国医刊》参与评选,进一步提升了“十佳”评选的权威性,并在大会上正式发布评选结果,部分获奖代表接受了采访。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机会低 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发生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研究表明,约50%的结直肠癌会发生肝转移,对于这部分患者,初始的手术机会仅有10-20%,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转移灶,这时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在5%以下,而通过转化治疗,再进行手术切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30%以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文涛医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文涛医生表示,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Ras突变型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肝转移转化切除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由6个月提升到了9.5个月,而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则由20.5个月提升到了25个月,能够有效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
预防大肠腺瘤复发 小檗碱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大肠癌是一种危害重大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95%的大肠癌是由肠道内肌肉腺瘤发展而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邹天慧医生提示,通过早期肠镜下的肌肉腺瘤摘除,可以很好地预防癌变,但同时大肠腺瘤的复发率很高,所以需要通过有效的化学药物来联合治疗。
既往使用的一些预防腺瘤复发的药物,往往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并且临床随访研究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为寻找更为合适的临床预防药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团队开展有关小檗碱预防大肠腺瘤的双盲实验,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六个地区的多个中心进行大型临床研究,将1100多名患者分为小檗碱组和安慰剂组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小檗碱组的患者与安慰剂组的患者对比,大肠腺瘤的复发率降低了2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邹天慧医生
据了解,小檗碱不仅可以治疗腹泻,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它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降血脂、抑制蛋白细胞增殖,甚至是抗肿瘤的作用,同时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也有着足够的优势,适合作为临床研究的化学药物。
荧光导航技术提高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清扫效果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平均每年新发病例高达50万,由于缺乏足够的早期诊断推广,我国胃癌确诊患者中70%是中晚期胃癌,治疗的预后情况也比较差,五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
手术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关键手段,而淋巴结清扫作为手术的必要环节,可以清除肿瘤周边淋巴结里的肿瘤细胞,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昌明教授团队开展的荧光导航技术研究,通过注射显影剂,可以帮助主刀医生更好的分辨淋巴结,提升淋巴结清扫的效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钟情医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钟情医生表示,团队研究显示荧光导航技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比人工版淋巴结清扫提高了8枚,多出了近20%。同时,显示荧光导航技术清扫的淋巴结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影响,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未来此项研究还会在全国多地区、多单位的开展,来进一步证实荧光导航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