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多囊卵巢综合症做到四点有效预防

家庭医生在线 2017/12/19 9:47:10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出现,对女性的危害也特别严重,不但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且还会让女性美丽不在,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当中合理的预防。

多囊卵巢综合症危害

1、月经异常:月经稀少或闭经(在闭经病人中占1/3,在月经稀发病人中占90%),有些患者会表现月经淋漓不断。

2、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一旦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3、造成不孕:多囊卵巢综合症最显着的特征是无排卵。由于没有排卵,所以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而不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反应。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另外,也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能排卵,所以她们无法自然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最常见的不孕症患者。

4、影响外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分泌大量的雄激素,从而使她们出现雄激素过多的表现,包括长胡须、阴毛过多、痤疮过多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对妇女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

5、高血压发病率高:研究发现,此类病人30年后,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妇女高8倍,糖尿病发病率增加6倍,子宫内膜癌与乳房癌发病率高2倍,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高于对照组。

多囊肿卵巢综合症病因

1、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LH值高,FSH值正常或偏低,故LH/FSH之比大于3,LH对合成的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反应增加,故认为下丘脑垂体功能失常是本征的启始发病因素,从而导致卵巢合成甾体激素的异常,造成慢性无排卵。LH水平升高不仅脉冲幅度增大,而且频率也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外周雄激素过多,被芳香化酶转化成过多的雄激素持续干扰下丘脑-垂体的功能。

2、肾上腺皮质机能异常:部分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升高,此可能是肾上腺皮质P450c17酶的复合物调节失常使甾体 激素在生物合成途中从17羟孕酮至雌酮缺乏酶的阻断。肾上腺机能异常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关系异常与分泌异常。

3、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常见的表现。多囊卵巢综合症妇女胰岛素水平升高能使卵巢雄激素合成增加,雄激素活性增高可明显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内环境稳定。伴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无论肥胖与否,即使月经周期正常,均伴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也有学者认为高浓度的胰岛素可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受体结合,PCOS患者卵巢间质组织上IGF-I受体数目比正常者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对卵巢的作用可能通过IGF-I受体而发挥作用。胰岛素和黄体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前者可刺激颗粒细胞使之分泌孕酮,使颗粒细胞黄体化,诱导颗粒细胞的LH受体,同时改变肾上腺皮质对ACTH的敏感性。

4、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调控机制异常:目前多数学者推断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卵泡内存在某些物质,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a(TGFa)及抑制素(inhibin)等,抑制了颗粒细胞对FSH的敏感性,提高了自身FSH阈值,从而阻碍了优势卵泡的选择和进一步发育。即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调控机制异常,使优势卵泡选择受阻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5、遗传因素:有人认为PCOS是遗传性疾病,可能是伴性显性遗传方式。大多数患者具有正常的46,XX核型。染色体异常者表现为X染色体长臂缺失和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嵌合体。

6、高泌乳素:约20%~30%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伴高泌乳素血症。有人认为PRL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因为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有PRL受体。

多囊卵巢综合症预防

1、学会保养你的卵巢:归根结底,“多囊卵果综合征”是由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卵巢无法正常排卵,不论是遏制病情的发展,还是防患于未然,饮食起居都得妥善安排,尽量避免内分泌失调。

2、关注你的饮食结构:你的体内堆积的脂肪越多,危险系数越大。低脂饮食,优化饮食结构,才有助于健康。

3、提高运动指数:运动是不可缺少的,缺乏运动也会令你的身体变得危机四伏。运动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调节全身的激素水平。最新的研究表明,长期缺乏运动的女性,发生内分泌紊乱的几率也明显增高。当然,剧烈的运动也并不可取,可以选择诸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有益身心的运动。

4、好心情关爱健康:女人天生需要呵护,而至关重要的是心情的呵护。

(责编:王春兰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