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内可有少许子宫内膜组织,当内膜侵入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时即为子宫腺肌病。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15%-45%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对尸检及因病切除的子宫作连续切片检查,10%~47%的子宫肌层中可见子宫内膜组织,其中30%无症状。子宫腺肌病并非人类所特有,许多动物如灵长类、啮齿类的子宫也会出现类似人类子宫腺肌病的改变。
【病因】
妊娠和分娩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引起子宫腺肌病:
①分娩造成的子宫内膜及浅肌层损伤有利于基底细胞增生并侵入子宫肌层;
②通过性激素和催乳素起作用;
【病理生理】
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弥漫型常见,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内病灶一般为弥漫型生长,但后壁更明显,故后壁常较前壁厚。病灶处肌层明显增厚变硬,粗厚的肌纤维内常见黄褐色或蓝色小囊腔,腔内为咖啡色稀薄液体。
局限型指异位子宫内膜在局部肌层中生长形成肿块,又称为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但它不同于肌瘤,无假包膜,与周围的肌层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剔出。镜检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由于它们多来源于基底层内膜,对卵巢激素尤其是孕激素不敏感,故常处于增生期,但局部区域可有分泌期改变。
【临床表现】
1、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多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其程度较重,常需用止痛药物。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l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
2、月经过多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我科报道的318例中月经过多有132例,占41.5%。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术前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3、不孕见于少数患者。
4、其他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般不超过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子宫肌瘤。若为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增大。若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后壁更明显,致内膜线前移。和正常子宫肌层相比,病变部位常为等回声或稍强回声,有时其间可见点状低回声,病灶与周围无明显界限。阴道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
2、子宫腔造影
以往行碘油造影,可见碘油进入子宫肌层,阳性率约为20%。后来有人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声学造影,认为可提高阳性率。
3、内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子宫腔增大,有时可见异常腺体开口,若用电刀挖除子宫内膜及其下方的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有时可以明确诊断。腹腔镜检查见子宫均匀增大,前后径更明显,子宫较硬,外观灰白或暗紫色,表面可见一些浆液性小泡。有时浆膜面突出紫蓝色结节。
4、CA125测定
子宫腺肌病患者血CA125水平明显升高,阳性率达80%。还发现肌腺病患者CA125水平和子宫大小呈正相关,子宫越大,CA125水平越高。和术前相比,术后一周患者CA125水平明显下降。表明CA125测定不仅对子宫肌腺病有明显的辅助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与子宫肌瘤的鉴别。
5、磁共振
是国内外公认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可靠的非创伤性方法,但因价格昂贵,仅在依靠其他非创伤性诊断方法仍不能诊断,而影响手术治疗的决策时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