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针刺带疹穴缓解带状疱疹痛

2017/6/5 16:05:22 举报/反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夏秋季高发、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发疹部位常伴有明显甚至剧烈疼痛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缓解疼痛是带状疱疹治疗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针刺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取得较好疗效。

带疹穴位于小指背末节横纹中点。

针刺方法:一般取健侧带疹穴,老年人或疼痛较重者可两侧取穴。得气后持续捻转并予以强刺激,直至疼痛消失,留针3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一般视病情连续针刺3天即可。

带疹穴治疗带状疱疹痛取穴少,止痛效果快速、确实,病人痛苦小,可以作为带状疱疹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治疗〗原则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感染止痛,息斯的明,VitE300mg/日抗病毒,无环鸟苷,0.2/次,3/日局部:1-2%龙胆紫外涂.预后有自限性,愈后可留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疤痕.可留后遗神经痛.七,几个发生的在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一)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域的带状疱疹单侧面的额部,头皮红斑水疱,眼周可明显肿胀,结膜潮红充血,在结膜乃至角膜上出现水疱,可发生溃疡性角膜炎,愈后形成角膜云翳而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致失明.疼痛剧烈(Fig2).(二)耳带状疱疹由于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面瘫,耳鸣,耳聋听觉症状,在外耳道及鼓膜上有疱疹(Fig3).(三)胃肠道,泌尿道带状疱疹〖鉴别诊断〗单纯疱疹〖预防治疗〗一,营养神经口服或肌注B放抗生素,如B1,B12等.二,抗病毒泛昔洛韦片FamciclovirTablets,0.125g,口服,8小时1次,万乃洛韦,300mg,口服,2次/日无环鸟苷,200mg口服:5次/日聚肌胞,2mg肌注:1次/2日干扰素,300万U肌注:1次/日三,止痛口服去痛片等镇痛药片.布洛芬(芬必得)300mg口服2次/日.吗啡控释片,30mg必要时口服脊柱旁神经节封闭治疗.四,激素早期口服强的松对减轻炎症及疼痛,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一定效果.9966331方案(强的松45mg2天,30mg2天,15mg2天,5mg1天).五,外用治疗早期红斑水疱,可外用收敛性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有糜烂,坏死,可以0.1%利凡诺尔液作湿敷,外用抗菌素软膏.利福平涂膜剂有保护,抗菌作用.眼局部滴疱疹净眼药水,外涂抗生素眼药膏.六,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有促进炎症吸收,缩短病程的作用.后期神经痛可作红外线,音频电疗法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多发于成人.病毒潜伏于神经细胞中,平时不致病,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病毒沿相应的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的皮肤区域而发病.皮损常沿一侧肋间神经从后上方向产下方伸展或头面部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表现为皮肤疼痛及附近淋巴结肿痛.治疗方法有镇痛,抗病毒,抗炎,激光照射,对眼部带状疱疹患者还应选用散瞳剂.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患肿瘤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由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治疗以消炎抗病毒为主.如认真治疗,可以根治.1.注意休息,认真服药,擦药.2.如发现有眼部,面部或肢体活动不利等要及时再次就诊.如有胃肠道或胸部的不适也应及时就诊.3.服用止痛药物后2小时内应卧床,以免因头昏而发生意外.4.未生过水痘的小儿可能会受到传染,因而要注意隔离患者,以免波及小儿.带状疱疹的特点是,沿神经的走向分布,皮肤上的疱呈一长串,所以中医称之为“蛇丹”.由于它常发生于胸背部,沿着肋间神经的走向分布,所以民间也称它为“缠腰龙”.这种病毒能长期潜伏于人体内,当人的抵抗力下降时即会发病.因此,外伤,手术,感染,肿瘤等都能诱发此病.病变部位的皮肤,有灼热,刺痛感,数天后,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泡,周围皮肤发红,病变部位如火烧灼一般疼痛.病情较严重的可见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带状疱疹通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偶尔也有两侧同时发生的.一般发生于胸部,也有发生于面部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的.发生面部的,有时会连累到眼睛,影响视力.一般2~3周后自愈.且不留疤痕,但少数病人仍常有神经痛.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是止痛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用1%樟脑,5%硫磺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加扑粉外用,注射维生素B12.连累到眼部的,可用疱疹净眼膏.必要时,可注射转移因子或丙种球蛋白.此外,应查出诱发带状疤疹的疾病进行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其常见于腰胁间,蔓延如带,故有“缠腰龙”之称.在中医学中,还有许多名称,如“缠腰火丹”,“蛇丹”,“蛇串疮”等都是指本病.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除典型的皮疹外,神经痛是本病的另一大特点.一般在皮疹出现前1~2天即有神经痛,直到皮疹消退.疼痛的程度轻重不等,且与皮疹的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系.通常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很轻或没有疼痛,而老年患者多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而且约30%~50%的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或更久.由于带状疱疹发病较急,疼痛较剧,且在发病之初不断有新疹出现,真如龙蛇爬行一般,有些患者会感到恐惧.而且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即缠腰龙如果在腰上缠绕一圈就会死人,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除常见于腰,腹部外,还可发生于胸部,四肢,颈部,耳,鼻,眼,口腔等.少数严重者可发生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以及胃肠道或泌尿道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种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但是临床表现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水痘是一种传染病,那么带状疱疹是不是也会传染呢?表面上看,这两种病没有什么关联.水痘好发于3~9岁儿童,无神经痛;带状疱疹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疼痛剧烈.二者的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也不相同.然而这是同一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先后引起的两种致病过程.带状疱疹的发生不是由体外的病毒引起,而只能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复发所致.具体的过程是这样的: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至成年后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及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故称带状疱疹.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①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会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但只有一部分出现水痘的临床表现,还有很多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而被忽视;②初次感染后人体产生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患水痘,但特异免疫力不能清除神经节中潜伏的病毒,故不能阻止带状疱疹的发生;③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其诱因有很多,如感冒,过劳,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治疗,烧伤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锑剂,砷剂等).可见,在人的一生中可先后患水痘或带状疱疹,也可只发生其中一种,或虽感染病毒而无任何表现.理论上讲,在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有病毒,如果对本病毒无免疫力的儿童接触了疱液会被感染发生水痘,但这种机会比较少.成年人则大多具有免疫力,故即使接触也不会发病.所以,带状疱疹不会在人群中引起流行.带状疱疹患者也不需要特殊隔离,但应避免与儿童密切接触.西医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有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及干扰素等.消炎止痛药如阿斯匹林,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局部患处可用2%龙胆紫溶液或复方地榆氧化锌油(生地榆10g,紫草5g,冰片2g,氧化锌油加到100g)外涂.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搽.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1)热盛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亦可服用成药龙胆泻肝丸.(2)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属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化裁.外用中药可根据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或祛湿收干之药水煎外敷,另外水疱未破者可用金黄散,水疱已破者可用四黄膏外涂.此外,中医针刺疗法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神经痛亦有疗效.不论何种方法,带状疱疹的治疗应掌握时机,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经常有些中老年患者,在带状疱疹完全清退后仍疼痛不止,局部皮肤完好无损却不敢触及.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带状疱疹的发生是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引起,其疼痛的体质是受累神经节的炎症甚至坏死,疼痛的程度轻重及时间长短与皮疹不一定保持一致.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种机能都在减退,受损的神经组织修复也较困难,故很容易发生后遗神经痛.特别是平素体质较差,或治疗不及时者,此种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一)取穴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二)治法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2~8].(一)取穴主穴:分2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配穴:支沟,太冲.阿是穴位置:皮损区(下同).(二)治法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9].(一)取穴主穴:肺,敏感点.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二)治法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三)疗效评价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10,11].(一)取穴主穴:曲池.(二)治法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三)疗效评价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12].(一)取穴主穴:分2组.1,脊柱两侧旁开2厘米之平行线;2,距病灶边缘1厘米之环状区.(二)治法取第一组作整体治疗,第二组作局部治疗,一般宜同时取.先依皮损所在部位和范围,定平行线长度和环状区大小.如在胸胁部,取相当于胸段长度;皮损在下肢,取腰骶段长度.然后,以较强手法叩刺平行线和环周线,皮肤针针尖方向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尖接触皮面应短暂(约每秒2次),针间距离0.5~1.0厘米左右.每条刺激线连叩三遍,每日1~2次.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痊愈:皮损炎症全退,水疱干涸,无新疹,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共治110例,按此标准,痊愈107例,治愈率为98.2%[13].(一)取穴:主穴:阿是穴.(二)治法一为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处(一处为先发之疱疹,一处为疱疹密集处)各置一麦粒大之艾炷,点燃后,觉灸痛即吹去未燃尽之艾炷.再以同样的方法,延伸至远端疱疹密集处各灸一壮.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一为艾卷灸,取纯艾卷或药艾卷,点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其熏灸方法有三种:一为用2支艾卷同时作广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灸治时间据皮损面积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约30分钟.二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匀缓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应注意艾火宏壮,集中于疱疹顶部,以有灼热麻苏苏的特殊感觉沿肋间隙或经脉循行路线感传为佳.三为“围灸法”,用艾卷在病损处由中心向周围围灸,直灸至局部潮红,患者自觉舒适,不知痛为度,通常需时30~40分钟.上述三法,可任选用,每日1次,4~7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获愈[14].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围灸法及单支艾卷薰灸法治疗136例,均在5次内获得痊愈[18,19].另30例,用双支艾卷同灸法,经治7次,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20].(一)取穴主穴: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配穴: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阿是穴:皮损区周围.(二)治法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每3日1次.一般1~3次.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之间获愈.火针后疼痛消失一般为12小时,疱疹干枯结痂平均3天[15].(一)取穴主穴:阿是穴.(二)治法令病人选好体位,一般取坐位.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区.用闪火法,先在皮损两端吸拔,接著沿带状分布,将罐依次拔在疱疹密集簇拥之处.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如松弛不紧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数,按病灶范围而定,以排满为度,留罐约15分钟.留罐期间,如罐内出现水泡,不必介意.拔罐后如有破溃者,外涂龙胆紫药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长10天.平均治愈时间为4.2天,无一例后遗症[16].(一)取穴主穴:阿是穴.(二)治法常规消毒皮损部位,用三棱针沿疱疹周围转划一圈,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然后用毛笔或棉签蘸雄黄酒少许,外涂于疱疹之上,每日3~5次,不计疗程.雄黄酒泡制:雄黄少许研成细末,装入瓶内,罐入酒水各半调和而成.老年或体虚病久者,同时服人参败毒散,加黄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剂,早晚分服.(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4例,结果全部获愈[11].(一)取穴主穴:分2组.1.内关,委中;2.列缺,合谷.配穴:四肢取阳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阴交,臀部取环跳.(二)治法穴位均根据皮损部位选取,主穴第一组用于胸胁腰背部皮损,第二组用于头面部.每次取一穴,以灯心草一根,约3寸长,一端蘸植物油,点燃后迅速将燃着端接触穴位的皮肤,一点即起.施灸处可出现绿豆大的水泡,不必处理,会自行消退.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时,宜在原灸点之旁边),4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以灯火灸法治疗52例,结果全部治愈.一般1~4天疼痛及炎症基本消失,2~5天水疱开始干涸结痂[21].忌吃些辛辣及发物的菜式,如,牛肉,羊肉,鱼肉……  葱,姜,蒜,辣椒,醋(炒菜中也不等含有),大酱类……  蒜薹,圆葱……  就病毒性带状疱疹而言,患者不要轻易购买昂贵的推销药品,专家建议还是及时就诊,一般医生会开最对症的:阿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膏,价格都不贵,而且见效快.[1]前原腾良,等.针刺治疗带状疱疹.麻醉1976;25(4):484.[2]田素琴.沿皮针刺治疗带状疱疹150例.辽宁中医杂志1984;(4):37.[3]汤瑞,等.针刺治疗带状疱疹25例的疗效和免疫功能的观察.中国针灸1981;1(3):7.[4]王木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50例的临床小结.北京中医1987;(2):37.[5]孙远征,等.围剌法配合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35例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0;(6):38.[6]赵宁侠,等.围剌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陕西中医1989;10(9):419.[7]蒋彩云.针刺治疗带状疱疹.云南中医杂志1980;1(6):21.[8]徐静霞.针刺治疗带状疱疹100例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3;6.[9]吴淞,等.氦-氖激光治疗311例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3):7.[10]邹正风.耳针加墨汁调雄黄外搽治疗带状疱疹.江西中医药1988;19(5):60.[11]贵州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耳针治疗带状疱疹112例.贵州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贵州省卫生局编)1978:204.[12]郭正言.维生素B12双曲池穴封闭治疗带状疱疹200例.山东医药1983;(9):7.[13]陈积祥.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110例临床观察.新中医1984;(7):29.[14]俞震渠,等.艾灸治疗蛇缠.渐江中医杂志1980;15(8):383.[15]郑学良,等.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05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7):441.[16]张天文,等.火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111例.中国针灸1986;6(2):46.[17]赵风林.砭刺配合雄黄酒治疗带状疱疹44例.陕西中医1986;7(10):461.[18]梁波.回旋灸法治疗带状疱疹120例.陕西中医1988;9(5):24.[19]金虹.“围灸法”治疗“蛇丹”16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8;8(1):43.[20]董勤,等.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免疫机制初探.江苏中医1991;12(4):24.[21]刘远坎.灯火灸八穴治疗带状疱疹52例.陕西中医1989;10(9):419.带状疱疹注意事项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是请不要紧张,如果治疗得当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多休息,给以易消化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  3.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或雷夫奴尔湿敷,促使水疱干燥,结痂.  4.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患“带状疱疹"提示患者身体免疫力处于低状态,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缓解疼痛

Q:带状疱疹如何治疗好

。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后遗神经痛。中医疗法中以微针刺穴疗法效果最为显著。

Q:耳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耳带状疱疹的治疗:耳带状疱疹的治疗:1.全身治疗耳带状疱疹(1)抗病毒药:盐酸吗啉胍0.1~0.2g,每日3次。亦可选用聚肌胞、干扰素等。(2)消炎镇痛:可用消炎痛25mg,每日2~3次,口服,必要时每日l00~150mg。(3)早期可配合地塞米松5~10mg,每日3次,病程后期不必用。(4)对Ⅱ、Ⅲ型者,宜配合应用维生素B族、ATP、血管扩张剂、镇静剂、碘化钾等。2.局部治疗耳带状疱疹可酌情选用以下治疗。(1)水液剂涂敷:如三黄洗剂(11)。(2)软膏剂涂敷:如无环鸟苷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皮炎灵、5%白降汞软膏。(3)粉剂:清洁患处后,干扑硼酸粉、青黛散之类。3.针灸治疗耳带状疱疹取翳风、合谷、曲池、阳陵泉、太冲、血海等穴,每次2~3穴,每日针刺1次,留针15~30min。中医认为,耳带状疱疹属肝经风火热毒上犯,治当清泻肝胆,解毒祛邪,用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大青叶、贯众;面瘫者合牵正散,眩晕者加钩藤、珍珠母、牡蛎之类。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