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是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性教育了。性教育的缺乏就是对我们孩子的潜在危害,性教育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认知也是心理上的,孩子所进行的“性”的培养和教育,将影响孩子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同时也能让孩子能够防止性侵害,做到自我保护!那么儿童性教育应遵循什么原则?如今儿童性教育又存在哪些误区呢?
儿童性教育应遵循什么原则?
1、容许孩子的性好奇
1岁或2岁的孩子喜欢玩弄自己的性器官,尤其是男孩,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带有偏见地训斥孩子。
2、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摸耳朵、吮脚趾、玩性器官,都是出于好奇的动机,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使孩子懂得身体各个器官都是自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正确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有关性问题
儿童对性的问题也会产生好奇,我们应当把它看做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有问必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地回答。
儿童性教育常见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够多了。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
误区二: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谈性的原因之一。并不是闭口不谈性,青少年就不会发生性行为。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们不是对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为了避免未婚先孕。对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避免婚前性行为上,要扩大到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范围。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9月,我国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为1.5万,其中58%为20―29岁的年轻人。而在青少年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这一比率则明显降低
误区四: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 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其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孩子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误区五:我的孩子还小,还在看动画片呢,还不懂“这个”。孩子小,正是进行性教育的时候,这时家长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可以避免孩子盲目寻找负面的性信息,即使看到负面的性信息,使孩子也能正确对待。等孩子“懂这个”时,家长就只能“亡羊补牢”了。
误区六:我的孩子对性不感兴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必然要发展,性心理必然要出现。孩子在家长面前表现得对性不感兴趣,是双方沟通不良的表现。即家长对性的态度使孩子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
误区七:我觉得我的孩子能自然地走过来,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家长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实际是对性教育的逃避。只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才知道孩子有没有问题。很多家长判断有没有问题的标准是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误区八:我的孩子生活环境很单纯,没必要让他(她)知道这些。在信息如此开放的时代,让孩子绝对不接触性信息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家长应该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
误区九:学校有性教育课程,家长不便和孩子谈性。最好的性教育是机会教育,在孩子出现与性有关的困惑时进行最好,而这样的机会往往发生在家里,要靠家长的细心观察。把性教育推给学校,是家长在推卸责任。
误区十:让孩子了解性的细节,可能诱发孩子模仿。然而恰恰是行为和细节揭开了蒙在性上的神秘的面纱,淡化了孩子对性的好奇,避免了孩子的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