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它可以疏通筋骨,缓解筋骨疼痛症状,但是如果频繁拔罐是不以利于养生的。
频繁拔罐不利养生
人到中年的徐先生工作繁忙,压力颇大的他经常感到腰酸背痛、疲劳不堪,妻子就经常为他拔罐治疗。刚开始时,徐先生感到效果很好,筋骨疼痛的症状减轻,人也神清气爽、通体舒畅。于是妻子便“再接再厉”,每晚临睡前都给徐先生拔罐。伴随次数增多,徐先生感觉越来越怕冷,有一次还拔出“血疱”来,几处拔罐的部位“血疱”破裂出血,让他感到疼痛不堪。
据了解,拔火罐具有疏通经络、行血祛淤、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的功效,尤其对风寒湿痹引起的急性疼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拔罐实际上是一种泻法,在负压作用下使经络部位的局部皮肤充血,把淤血、痰涎、水浊、邪火等病理产物通过皮肤毛孔中吸拔出体外。但拔罐时,因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因此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就容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
“对一些长时间的疼痛、慢性疲劳,拔火罐疗法并不合适。”专家表示,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拔罐疗法不宜作为日常的养生手段。即使是体质较好的中年人,也不能每天都拔罐,治疗疾病可隔日一次,预防保健则宜一周两次。
拔罐的注意事项
进行拔罐治疗时,室内须倮持适当的温度,避开风口。拔罐的基本手法要求稳、准、快,吸拔力的大小决定于扣罐的时机、速度、罐具大小、罐内温度等因素。
拔罐之前,要准确选好施治的部位。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下脂肪组织丰富及毛发较少处为宜。血管浅显处、皮肤细嫩处、溃疡疤痕处和鼻、眼等处以及皮肤松弛而有较多皱纹处均不宜拔罐。
拔罐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和询问受术者的感觉和情况,注意受术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当受术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让受术者平卧,使其头低脚高,并适量为其补充温开水,静卧片刻便可恢复正常。
拔罐时,要叮嘱受术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造成烫伤或碰伤。拔罐数目较多时,施罐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而产生疼痛或因部位拔罐重叠导致皮肤破损,甚至会因罐具互相挤压而产生脱落。
拔罐人群需注意
拔罐最适合患这些病的人群: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膈肌痉挛、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偏头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阳痿、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损伤坐骨神经痛、落枕、网球肘、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神经性皮炎、儿童消化不良、小儿腹泻、遗尿症等。
有些人不宜拔罐: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