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7/3/27 14:45:12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有一种疾病就慢慢的出来了,那就是扁桃体炎这种病,症状轻重不一。由病毒引起者,局部及全身 症状皆较轻,扁桃体充血,表面无渗出物。由细菌所致者症状较重,起病较急,可有恶寒及高热,体温可达39~40℃。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所以发现自己患病后就应该及时去进行治疗。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1、单验方:西月石5克,顶腰黄、煅人中白0.5-1克,白芷末0.5-l克,百寿老梅片0.1克,薄荷末0.1克。上药研极细末,使药物和匀,研药粉反出亮光为佳。将药末吹至患处,每4小时1次。

针灸:取合谷、内庭、曲池、天突、少泽、鱼际穴。每次选3-4穴,强刺激泻法,每日1次。

2、外治:用锡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珠黄散、喉科牛黄吹于局部,每2小时1次。

3、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喉症丸、六神丸,以清热解毒、润喉消肿。

4、中成药: ①羚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③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④清咽润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西药治疗:

发热,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儿童高热(39℃以上),应给以物理降温,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宜吃软质或半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忌刺激性食物。饭后淡盐水漱口。早期可用复方新诺明,成人首次2克,以后每次1克,每日 2~3次口服,儿童每公斤体重首次50毫克,以后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

(1)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静脉给药为佳。如青霉素800~1200万单位静脉滴注,有高热者应给予退烧药,疼痛剧烈者适当给予止痛药。

(2)对于脓肿形成者,可于局部喷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在肿胀的最突出部位以粗针头穿刺抽脓,或用尖刀做一切口使脓液排出,术后第二天复查伤口,保持引流通畅。

自古姜即有食用、药用两方面的功效,老姜的根茎部份有药效,除有发汗、解热、保温的作用外,还可消除发炎及化痰。姜汤加上陈皮(晾干的橘子皮),效果更好。将生姜及陈皮各5克、砂糖少许加400克的水,煎成1/3的份量,即可饮用。趁热饮用后再休息,效果加倍。

低温治疗:

也是目前治疗扁桃体炎症的一种微创手术方法。与激光,微波治疗时使用150度以上的高温不同,它是利用低温等离子以较低的温度(40-70度左右)来消融软腭的组织,并引起它的变形和疤痕化,从而有效的解决咽喉阻塞的问题,它没有激光或者手术那样对组织的损伤大,一般在3-6周后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的详细介绍,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可服用缓泻药。急性扁桃体炎不是一种单纯的局部疾病,当细菌或病毒毒紊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风湿热、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等。临近器官也可并发颈淋巴炎、中耳炎等,因此对此病必须重视,严密观察病人病态发展,给予及时处理,勿使并发症发生。为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希望以上内容对您能有帮助。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考虑溶血性连球菌感染引起的,可以根据病情采取口服抗生素或者是静脉输液,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可以选择雾化吸入或者是在局部使用外用药通过局部使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可以有效的治疗局部的化脓性炎症。

Q: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宽容性的扁桃体炎一般是炎症性的疾病,一般建议您需要口服消炎药来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可以口服罗红霉素胶囊,阿奇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来进行消炎治疗,平时也要吃清淡的食品,少吃油腻性的食品,少抽烟,少喝酒。以免促使病情加重,平时也要多吃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的食品。

Q: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您好!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症状与小儿大小有关系,几个月到几岁都可发生。主要是咳嗽,喉咙痒感和异物感,更小的患儿主要是吵闹不安。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确诊还是要用压舌板看喉咙,见到扁桃体大,红肿或者白斑可以确定。要与疱疹性咽峡炎相区别。症状上很类似,仅仅是扁桃体不大,但感染的病原体(前者是细菌后者是病毒)和治疗方法是不同的。确诊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话,急性期要抗炎治疗,要是反复感染,建议在不发作的时候手术切了吧!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