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梗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家庭医生在线 2017/1/23 8:16:26 举报/反馈

近年来,心肌梗死严重的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些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忽然发作,以致死亡。所以,如何预防心肌梗死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怀的问题。那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呢?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起因的人,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预防心肌梗死

1、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引发心肌梗死的通常起因。

2、放松精神,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要特殊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引起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透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乏,老年冠心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有助下进行。

4、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天气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冠心病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国内资料表明,持续低温、大风、阴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所以每遇天气恶劣时,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适当加服硝酸甘油类扩冠药物进行保护。

心肌梗死的病因

除了以上的预防外,伴随还要懂得和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并给予及时处理。心肌梗死病人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现象为:

1、忽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

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减轻。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

4、心绞痛发作时发生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

5、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病人忽然发生不明起因的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呼吸困难或晕厥等。心肌梗死先兆症状多在发作前1周,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发生,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死前1—2天。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肌梗死患者,如何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

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表现为压榨性胸痛,伴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等,对身心健康威胁极大。一旦发生,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还会出现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膨胀瘤等并发症。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预防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并发症的工作。要避免心肌梗死再发生和出现并发症,以下这些工作是要注意做好的: 一、高血压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这类人更应该重视原发病的治疗,还要定期到门诊复查,有效预防心梗复发。 二、终身用药,按时用药,把药吃好是预防心梗后并发症或者再梗死的最好方法,不要轻易停药,即使几年没有症状也是如此,因为一旦停药,直接导致的可能就是再梗死或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三、发生过心梗的冠心病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提倡清淡饮食,要多吃鱼、豆制品和蔬菜,切忌暴饮暴食、吸烟或者酗酒。要改变生活习惯,杜绝不良嗜好,定期作息和规律生活。 四、避免过度劳累,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情绪上保持稳定,尽量避免出现太大的波动。 五、气候变化时要当心,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气候恶劣时,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适当防护。 六、洗澡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七、心梗后复查尤其重要,因为心梗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是随时出现,比如心功能不全,可能有部分病人在1到2年后才出现,所以,定期到医院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有助于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心肌梗死患者再次发生和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是会大大降低的。

Q:心肌梗死是不是慢性病?

您好,心肌梗死不是慢性病。它是急性发病,需要长期慢性治疗。一旦发病要立即送医治疗。曾经患过心肌梗死的病人若平时生活不注意、不规律,也是有再梗的可能。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防止心梗的再发。心肌梗死的恢复期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重要。健康的的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率。

Q:心肌梗死是病因是什么?

发生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肌供血的血管突然发生狭窄,甚至阻塞,导致的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从而造成心脏大面积心肌坏死,引起室颤,造成心脏骤停。如果有胸痛胸闷憋气的症状,应该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可以口服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果确诊心梗应该积极的进行溶栓或者心脏支架对症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