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发育过程中,维生素D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而事实上,也有不少的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宝宝补充维生素D。例如,给宝宝吃鱼肝油,带宝宝外出晒太阳等等。但是,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得适可而止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人们主要从富含脂肪的鱼类、黄油、奶酪和强化牛乳中获得。在阳光下,身体自身也能够可以产生维生素D。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
尽管维生素D有那么多的优点,但是并不是补充越多越好的。相关文献显示,成人维生素最大耐受量为250微克/天,对于婴幼儿,虽然目前还没有维生素D最大耐受量的共识,但是都是有相应的推荐量的,并非是越多越有效的。大家在给家人尤其孩子选择药物和补充剂时,也要多留心,仔细阅读说书,避免过量。一般来说,维生素D过量的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过度口渴、尿频、肌无力、腹痛、便秘、疲乏,肌肉和关节痛等。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正常的孩子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它与甲状旁腺共同维持小儿血钙的水平稳定,维持血液钙和磷的正常水平,对正常骨骼的钙化,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内所有细胞的功能都是必须的,同时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对婴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保证机体可利用足量的维生素D尤其重要。
婴儿因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相对较大,母乳中维生素D的水平较低。维生素D既可由膳食供给,又可经阳光照射皮肤合成,但是在寒冷的北方冬春季和南方的梅雨季节,以及早产儿、双胞胎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
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初乳每升的维生素D含量约为16.9国际单位,成熟乳中每升母乳含维生素D平均26国际单位。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季节和南方的梅雨季节,因为孩子户外活动少,不能进行日光浴,又不能通过妈妈大量口服维生素D来达到宝宝对维生素D的需求,所有单纯依靠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D,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于出生后1~2周开始每天需要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南方的婴儿如果梅雨季节,北方婴儿在寒冬季节每天均需要补充400~600国际单位。早产儿也要加至每天600~800国际单位。
7~12个月母乳喂养儿:每天需要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但是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添加辅食,一般婴儿食品厂生产的食品都强化了维生素D等一系列的营养素,因此也要计算上所吃辅食中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的部分才是需要补充的。
人工喂养儿,所用的配方奶粉中都含有维生素D,孩子从配方奶中获得的维生素约基本可以满足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如果孩子的饮食不合理或者光照的时间不够,就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不足的部分。
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当兼顾其他营养的补充
除了关注维生素D的补充,还应注意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包括维生素A、钙、铁等等。据了解,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如果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30%左右。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科学育儿,不盲目为宝宝滥补各种营养素,也不能忽视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素对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宝妈们可日常多留意宝宝的生长情况,必要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宝宝合理补充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