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膏药”,对于国人来说是项接受度十分广的事物。尤其是老人家,各种风湿骨痛、腰膝酸软、扭伤挫伤,都认为“贴膏药”的功效大于口服药物。市面上各种膏药贴剂品种繁多,购买简单。“贴膏药”对缓解肌肉筋骨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何正确地使用膏药?事实上,不少人在贴膏药的过程中都会犯这样那样错误。怎样避免“贴膏药”误区?
“贴膏药”最常见的误区:长时间贴膏药。
膏药并不是贴越久越好。
如果膏药一贴3天,或者两贴之间不清洗,不留一点儿间隔,膏药中的成分就可能经过汗孔侵入皮肤深处,诱发过敏,引起接触性皮炎,俗名“膏药风”。出现与所贴膏药形状相同、边界清楚的红斑,伴随剧烈的瘙痒,厉害的还可能起水疱甚至大疱,十分痛苦。
如果延时不撕掉,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
膏药应该贴多久才合理呢?
一般来说,膏药一天就得换一次,有的甚至半天就得换一次,这要根据说明书上的药效持续时间来定。破溃的创面更应缩短换药间隔,以5—6小时为宜。两次应用之间还应适度清洗患处,清除掉黏附在皮肤表面的药垢,之后让皮肤适当休息1~2小时。因为皮肤需要呼吸,汗腺、皮脂腺需要排泄,长时间敷贴膏药,造成局部温度高、湿度大,代谢废物不能排出,就会刺激局部皮肤,造成瘙痒等不适症状。
如何正确贴膏药?
1、贴前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擦净局部,然后微火将膏药加热贴敷患处。或先在红肿痛部位,用80%酒精消毒,或用生姜片擦拭;如有伤口,可用稀高锰酸钾溶液洗净脓血后试干,再将折合的膏药摊开,放在小火上烘软,有时因病情需要,在烘软的膏药上均匀撒上一些药粉,再反复折合,摊开膏药,使药粉混入其间,以便更快、更好地发挥疗效。
2、 局部红肿时不宜贴。贴后出现皮肤过敏,如痛痒或红肿时,可将膏药揭开,两、三天后再贴,如反应严重应停用。一贴膏药可连续用1-2周后再揭下。
3、如出现患部发痒时,需在膏药外面按摩,如果不见效,可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棉球涂擦发痒处,再将膏药加温贴上。如出现患处脓液时,可在膏药表面加些纱布,或在膏药被纸中夹剪一小孔,使孔与伤口对应贴敷,以便排脓。对已糜烂,疼痛不止,或出现水泡者,可贴拔毒膏治疗,或将膏药揭下,用酒精消毒,再涂红药水,用纱布包扎。
4、贴橡皮膏药,如伤湿止痛膏、消炎止痛膏等时,应先将患处用酒精棉球擦净,撕去膏药上的薄膜进行贴敷。但如皮肤发生糜烂及外伤合并感染者,不宜贴用。
5、局部已溃或未溃,疼痛不止者,可贴拔毒膏,用法同黑膏药。
6、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不用的膏药可贮放在阴凉干燥处,以防夏季溶化或被虫蛀。
7、贴用膏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按说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