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女性常见的问题,凡在经期前后或经期中都是一个容易出现痛经的时期。那么,治疗痛经熏艾的穴位是哪些,能不能治疗?
痛经虽然只是最为一种表现症状,但因此在痛经背后的通常是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可能是普通痛经,也有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甚至可能是纤维瘤,这些问题患者必须重视。
面对痛经最大的苦恼就是患者感觉到强烈的“痛”,因此,对于痛经的治疗用药来说,首先就是想办法调经止痛。
中医熏艾的治疗原则便是调经止痛。所取穴位有:
1、关元
取穴: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小肠的募穴。
主治: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2、三阴交
取穴: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3、合谷
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
主治: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孕妇慎用(娠妇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4、中极
取穴: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主治: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艾灸配穴:气滞血瘀加膻中、太冲;寒湿凝滞加地极;虚证加足三里、肾俞、太溪。
熏艾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所以熏艾能够治疗痛经。
此外,为大家介绍治疗痛经的一些相关药物:
妇科十味片: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
痛经软膏:活血散寒,调经止痛。用于痛经、下腹坠胀、腰背疼痛。
丹莪妇康煎膏: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量少、后错,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