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GPS定位技术,构建“虚拟养老院” |
来源: 越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越秀区探索打造社区助老服务新模式 越秀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是一个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城区。人口的老龄化,迫切需要助老服务的多样化。近年来,越秀区人社局从退休老人最关心、最切身的“社区助老服务”着手,不断探索“五位一体”社区助老服务新模式,依靠GPS信息定位技术,利用社区资源,走出了一条“智慧信息助老”的路子,推动社区助老服务方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手段信息化、质量专业化。 一、打造一个智慧平台,发挥“指挥调度”作用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GPS卫星定位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建立起一个GPS智慧信息助老服务平台,采用契约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平台的具体运营交由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政府依约支付服务费用。平台由GPS卫星定位、智能呼叫两个系统组成,同时运行,实现“定位+服务”双功能,设6-8个远程服务坐席,由4-6名话务员负责24小时接听求助电话,并根据需求类别迅速作出响应,启动服务机制。 二、实现两大功能,充当“电子保安”、“电子保姆”角色 一是紧急救助功能,通过为入网老人配备带定位芯片的手机,手机每3分钟自动向平台传送一次位置信息,话务员可查询老人的历史和当前行动轨迹,当老人发生意外走失或突发紧急事故时,按住手机背面的SOS键,便可直接连接平台,系统会自动弹出老人的“姓名、年龄、易发疾病”等相关信息,话务员可第一时间定位老人位置,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与就近的派出所、居委、医院等对接,为老人提供及时、方便的紧急救助。 二是转介服务功能,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社会助老资源,包括街道派出所(110)、医院(120)、社区居委会、法律援助、社工机构、药店、商店、家政公司等,提供转介服务,老人可拨打平台电话轻松“下单”,话务员接到需求后,会在系统“资源库”内搜寻合适的服务单位,选定服务单位后,再派发工单,并在10分钟内通过短信或语音给老人反馈服务信息,工单完成后,系统还会在1个工作日内对老人进行满意度回访,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目前“资源库”内服务内容涵盖医疗保健、家政上门、生活用品配送、法律咨询、政务咨询、志愿助老等方面,搭建起资源集中、配置优化、服务便利的“虚拟养老院”,让社区老人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有人帮”。 三、划分三种标准,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套餐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孤寡、1-4级工伤致残、80岁以上的无子女双老户等特殊重点人员,目前1500名服务对象作为第一批入网老人,已正式享用平台服务,下一步将逐步覆盖到其他类别的退休老人。入网后,社工机构结合老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专业评估,分为A、B、C三种服务类型,其中:A类是指80岁以上,身体健康情况差,丧失部分自理能力,评估得分20-50分者;B类是指70-79岁,身体健康情况差,自理能力弱,评估得分51-60分者;C类是指60-69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自理能力较弱,活动能力较差,评估得分61—79分者,不同类型的老人可获得不同标准的服务,得分越低者,享受的服务越精细化,根据老人的类别或服务类型分别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优惠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另外,除定位查询、天气提醒、生日祝福、家政上门等“大众化”服务项目外,入网老人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订制个性化服务,如提醒吃药、预约挂号和车辆、陪同看病等,服务次数、频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量身打造一套个性化的服务套餐,提升了服务的精准度,让平台真正发挥效用,满足老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四、依托四支队伍,贯通“线上线下”服务链条 “线上”有话务员负责24小时接听老人求助热线,“线下”依靠社会各类服务组织、专职社工、社区助老员等共同完成“点对点”服务。平台自去年7月正式启动以来,已为老人提供“线上服务”近6千人次,“线下服务”近3千人次,紧急救助4名老人。 五、联接五大资源,形成“纵横交错”服务网络 通过平台联接街道、社区现有资源,包括联接紧急救援资源——如社区民警、社区医院等,联接人力资源——如志愿者、网格员等,联接服务机构资源——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日间托老中心、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饭堂等,联接商家资源——如家政机构、超市、药店、洗衣店等,联接文化资源——如文化站、学校、图书馆等,构建多功能综合服务体系,形成“资源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社区助老服务网络,让老人真正享受“一个电话,服务就在家门口”的轻松便利。最终,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缓解养老服务中政府投入成本大、专业服务收费高的难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越秀区人社局 袁佳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