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生活常见的服药错误行为

家庭医生在线 2016/5/10 8:00:00

我们常说久病成医,因此很多人就以为自己是老病号,有了一些病状后自己给自己开药,还有就是害怕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对药物又有排斥,等等问题,让中医提醒你,服药时有哪些常见的错误认知?

是药三分毒怎么理解

药物有三分毒,那么,疾病的毒有多少分?不吃药,不及时治疗疾病,拒绝了三分毒,但是豢养了七分毒,岂非得不偿失?只想到了药物的三分毒,却忽略了药物的七分养,药物最要的作用还是帮助身体恢复健康而不是伤害身体。

什么是药物的毒?毒其实都是相对而言的。有人一口气喝了13杯白开水,就是死于水中毒;也有人在氧吧里吸氧,最后死于氧中毒;至于长时间进行日光浴的人,也是皮肤癌高发的人群。我们常常说,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但是,连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致人死地。相反的,砒霜是剧毒的东西,但是有人善于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效果很好;一氧化碳可以要人性命,但是微量的一氧化碳可以治疗心脏病;蛇毒可以毒死几百上千人,但是适量的蛇毒在治疗风湿病、心脏病和晚期癌症的止疼上效果显著。天下没有任何一种物质是绝对无毒的。“毒”只是一种效应。“效应”就要有至少两个事物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脱离具体的人体去说什么物质或什么药物有没有毒或毒性大小。没有对象事物做出反应,就无所谓“效应”,没有“效应”就无所谓“毒”。

人和人之间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所谓“毒”的评价标准也是有千差万别的。

毒与不毒,根本不在于药物,而在于当不当用。杀人和救人,也不是药物的功过,而在于医生辩证是否准确。

四种常见的错误吃药方法

1、服药跟饭点

很多人简单地把“饭前”理解成“吃正餐以前”,零食、水果等都不算。其实,但凡肚子里有了食物,就算是“饭后”了。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服药频率多为一天一次至一天三次,老百姓常把“一日三次”简单地等同于跟着三顿饭走。其实,一天服药几次,多长时间服一次,是药学家根据24小时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制订出来的。如果服药为“一日三次”,应每隔8小时服一次;若一日两次,应每隔12小时服一次。考虑到多数人的作息习惯,一日三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点—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2、犯懒躺着吃

不少人还有躺着吃药的习惯。这种姿势很可能使部分药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粘附在食道壁上,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还会刺激食管,引起食道发炎,甚至溃疡。医生在临床中通过X光观察,发现躺着服药的人由于大多数只喝一口水送服药物,因此有60%的药物到不了胃里,而粘附在食管壁上。而一些站着服药、且用60毫升—100毫升水送服药的人,5秒钟左右药便可以到达胃中。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药都得站着吃。例如,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若病人站着含服,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一时性贫血而昏倒。因此,正确的服药姿势应该是以正坐位置吃药。

3、拿果汁送药

果汁、牛奶、豆浆、茶水等,虽然都是液态,却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研究发现,有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服药最好用温白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安全。

4、总是不忌口

油盐酱醋糖等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剂,也会影响药物作用。补铁时,要少吃油、不吃油炸食品、糕点等。因为油脂会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对铁的吸收。服用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时,忌吃含盐高的食品。苦味健胃药、助消化药,和甜食“犯冲”。醋是酸性调料,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如达喜等抗胃酸类药物。酱油里含有丰富的金属离子,容易和四环素等抗生素结合,形成不易被胃肠吸收的结合物。服用大多数药物时,都不要喝酒,调味料酒也一样。酒会引起血管扩张,与利血平等降压药同用,易造成低血压,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一些中药的错误使用方法

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

3、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等于火上加油;

4、中药来源品种不当,如桑寄生本无毒,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会含有相应的有毒成分;

5、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

6、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7、误服误用中药十分危险,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8、受到污染或变质的中药;

9、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10、用药时间过长,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

11、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如果配伍不当将引起不良反应,如藜芦就不宜与人参等补益类药同时使用;

12、中西药之间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

13、年龄、性别与体质差异,如妇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14、中药注射剂质量不好,当中含有有害物质、杂质、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剂辅料,如白酒、酒精、醋等使用不当。

以上是常见的药物服用错误方法,如果实在不确定,请不要自我主张,按照医生的建议来。

(责编:邓莹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厦门白癜风治疗的错误方法有哪些?

只是盲目的听信一些所谓的有效偏方、特效药等。相关专家表示,人们所说的很多偏方都是未经过相关的药效检测的,再加上一些偏方经过长时间的流传,一些药物成分大都可能会有遗漏,或是有一定的误差。若是在没有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贸然采用偏方去治疗,很难去控制后果,甚至还会得不偿失。

Q:中药有毒吗

中药有毒原因在医生近来一些中药注射剂和口服剂,由于多种原因而发生的临床问题,使一些人对中药产生了误解,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吃中药对健康有害。这真是对中医中药天大的冤枉! 什么是中药呢?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保持药材物质自然完整性的前提下所运用的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处于理、法、方、药证据链的终端。单论其有效成分、单一提取物,则丧失了四气五味的特性,从根本上阻断了与寒热虚实证候病机相对应的逻辑关系,已经不是中药了。按照症状,按照西医的诊断用药,哪怕处方都是中药饮片,也不是中药。 严格说来,遵循辨证论治的逻辑方法,在证候病机性质判断可靠、立法处方吻合病机、保证药材道地的前提下,中药无毒无害。虽然中医临床有实而误补、虚而误攻的情况,但这不是中药的错误,也不是辨证论治本身的错误,而是临床医生思维不成熟、不合理导致的错误,是去伪存真、辨病性真假能力缺失的错误。  所谓的中药毒副作用,根本就是违背中医“随证治之”的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原则,不讲寒热虚实的病机对应性,不讲个体生命的适应性造成的结果。  中药有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中药无毒,扣病机而拯困厄,有毒无毒,全在临床辨证论治的病机可靠性和生命真实性。  中医中药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是在千百年的生命疾病实践中形成的,千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医从逻辑方法上,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生命疾病的规范法则,通过多环节的调控,实现了无毒化、无害化。
第一,对应证候病机和病机性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方药的性质及其君臣佐使的组方法度,与病人的病机相吻合。证候病机发生变化,方药相应变化。药虽有毒,但毒攻其病,不伤其身,“有故无殒”,“得病则病受”。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违背“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第二,根据药物的归经和升降浮沉特性,使方药适至病所;药量的轻重,吻合证候病机寒热虚实的程度,适其大小,避免轻而无效、重而伤人的弊端,即古人所谓的“中的”。 
第三,根据相须、相使、相恶、相杀、相畏、相反等药物相互作用的理论,在实际配方中运用相应药物兼制其毒性和偏性,实现减毒增效。  
第四,要求道地药材,强调炮制药品。道地药材,来自生命实践,现在临床普遍运用的药材,都有临床实践基础。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检验出来的“道地”药材,目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地药材,如关木通。 
第五,服药因人、因病、因药制宜,胃气弱则不能猛浪大量,胃气虽强亦须顾护,虎狼之品以服药反应为标准,平和之剂也不能急切过量,每次服“半升”还是“一升”,“须臾”再服还是“止后服”,必须以病人的证候病机及服药反应为依据,不能机械照搬书面理论或别人的经验。
  个体生命疾病的证候病机,存在与生命时空的整体关联性。生命与药性的四气五味,方剂的温清补泻在自然状态下的逻辑关系,经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在生命自然、时空联系动态变化的前提条件下,形成了运用中药的临床规范——“适”,形成了中药配伍的七情理论及君臣佐使原则。

Q:治疗高血压中药方法有哪些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高血压的患者是终身要服药的。服用的药物主要是以西药为主。主要是常见的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法。是针对。症状治疗的。比如说一些天麻钩藤饮等等之类的。中药起辅助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