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警惕胰腺癌的三大信号

家庭医生在线 2016/3/25 9:29:12

胰腺在人体五脏六腑中很不显眼,因此体检时很少有人会去检查胰腺。但是现今,随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提高,吸烟、酗酒、高脂肪、高蛋白质摄入过多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胰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需要注意的是,门诊发现的胰腺癌患者中,约80%已属于中晚期,这是因为胰腺癌发病症状隐蔽,早期很难发现,而且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致使错失最佳治疗时期。因此,提早认识胰腺癌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

胰腺癌早期三大信号

1。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胰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血糖变化。如果胰腺功能出现障碍,会导致人体血糖增高。相反,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也会导致胰腺出现进一步恶变的可能。因此糖尿病患者也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一旦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异常,要及时去内分泌科就诊。特别是中年人新发的糖尿病,本身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不存在超重、肥胖等糖尿病高危因素,或既往血糖一直正常,突发血糖升高,要特别当心胰腺癌的偷袭。

2。黄疸不一定是肝功能障碍:临床上,很多胰腺癌患者出现黄疸时,都以为是肝或胆出了问题而首先到肝、胆专科求治,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其实除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外,黄疸还是胰腺癌最常见症状之一,约50%的患者会伴发黄疸。特别是胰头癌患者,由于黄疸的出现,胰头癌比其他位置的胰腺癌更有可能被较早发现。

胰腺癌的黄疸特点是不断加重且无痛感。如患者首先眼球巩膜发黄,然后小便颜色变深,可逐渐由橘黄色变至酱油色,大便颜色也会逐渐变淡,直至呈白陶土色,同时全身皮肤变黄。当出现黄疸时,尤其还伴有上腹隐痛、闷胀等类似消化不良症状或体重减轻等表现,最好先到正规医院进行胰腺B超、CT等相关检查,以尽早排除或确诊胰腺癌,争取治疗时间。

3。消化不良不一定是胃病:上腹部饱胀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三至四成患者会出现该表现,若病变累及腹腔神经丛则腰背也会随之疼痛,易被当作胃痛或腰肌劳损而自行服药治疗。需要区分的是,胃病尽管可出现上腹痛,但吃胃药就基本能控制症状。而胰腺癌的腹痛不但服药无效,且呈持续性、基本无明显缓解时间。其疼痛还常与体位有关,当人在仰卧与脊柱伸展时,疼痛加剧;而采取蹲下、前倾坐位、蜷膝卧位,可使腹痛减轻。

怎样预防胰腺癌?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

有些人工作繁忙,应酬多,经常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化饮食,长期生活无规律,大量吸烟、酗酒,长期处于心理压力大的状态等。这些人应每年进行一次排癌普查,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如血清ca-199、cea等),腹部b超和(或)ct等。平时需要特别警惕胰腺癌的早期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消化不良、恶心欲呕、大便习惯改变、进行性消瘦、黄疸等,一旦发现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早诊断早治疗。目前,胰腺癌的诊断手段有影像诊断(如b超、ct、核磁共振、超声内镜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如血清ca—199、cea等),其中螺旋ct是公认对胰腺癌较敏感的影像诊断方法。

体重明显减轻也是胰腺癌的一大标志。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出现该表现,1个月内体重可减轻10公斤或更多。胃病患者虽由于消化吸收障碍也会有体重减轻,但不会像胰腺癌这般明显。

预防胰腺癌可以做什么?

建议从调整饮食习惯着手,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食高脂、高油、油炸、多盐的食物,同时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重要补充,每天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并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矿物质的摄入量。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胰腺癌早期会疼吗

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胰腺癌属于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的肿瘤,但是胰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表现为无痛性的黄疸。胰腺癌可以阻挡胆汁的排出,所以早期的症状多表现为黄疸。胰腺癌的晚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而且疼痛比较剧烈,可能和一下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有关。

Q:早期胰腺癌能治愈吗

你好,早期胰腺癌能治愈。建议要饮食规律,暴饮暴食,或者是饮食不当可引起急性胰腺炎,严重者还可能会及生命,为胰腺癌留下隐患。饮食习惯。饮食对于胰腺癌的预防也是很重要的,调整膳食结构,尽量少吃烤糊的食品以及烧焦的食物,高脂肪、高油、多盐的食物也应该尽量少食,有利于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祝你健康。

Q:胰腺癌怎么办?

胰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途径,对提高生存和生存质量有一定的优势。1、对于没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应争取初期胰腺癌根治术。2、放化疗,一般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好配合中医治疗。3、中医治疗,是许多晚期胰腺癌和老年患者的首选。4、伽马刀治疗,射波刀治疗,技术先进,治疗胰腺癌有很大优势。改善医疗护理,预防褥疮。做好心理疏导,清淡饮食,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材。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