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频道老年生活

老人要怎么补水?

家庭医生在线 02月19日

通常我们感觉到口渴的时候也意味着身体缺水了,但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因为身体的衰老和身体机能的下降,不少的老人的身体感知力会下降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缺水,所以,我们介绍二个简单的方法帮助老人达到及时补水的目的。

观察尿量,判断是否缺水

口渴是很多人喝水的原动力,但口渴不是判断缺水的敏感指标,因为身体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口渴的感觉才会出现,轻度的缺水并不会让人觉得口渴,而此时已经需要补充水分。何况有很多因素影响口渴感,年龄大的人、体力活动少的人对口渴不敏感。尿量是衡量是否缺水的客观指标。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为1000-2000毫升,一般认为,成年人每天保持1500毫升左右的尿量是比较适宜的。如果少于400毫升,就是临床上的少尿,这意味着肾脏可能无法完成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如果一昼夜尿量少于1000毫升(大致相当于三四次排尿),就可以认为身体缺水。

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是否缺水

每次排尿的尿量因人而异,就算是同一个人,每次排尿尿量也会有变化,并不恒定。这种情况下,建议结合尿液的颜色来判断是否缺水。一般情况下,晨起后第1次排尿比较浓缩,多呈淡黄色。晨尿之后,随着排尿次数增加,尿液的颜色越来越淡,直至清亮无色,则表明尿量基本合适。当然,尿液的颜色有时也会受茶、咖啡、维生素B2等物质的干扰。

日常轻微缺水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疾病,但会影响身体健康,如导致口渴、便秘、皮肤于燥、疲劳、精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少尿、血黏度增加等。对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身体较差的人,轻微缺水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盲目大量喝水可能会造成胃肠饱胀、消化不良,对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患者更为危险。所以,老人一定要学会补水,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老人应该怎么补水。

老人怎么补水:

不渴也要喝水:秋燥耗伤阴津,导致皮肤干燥和体液大量丢失。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体液比中青年人要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热平衡与抗热能力较差。如不经常、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生理性缺水及血液浓度增大,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容易诱发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严重病症。因此,老年人应经常主动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晨起再喝两杯水:起床后,如空腹时先饮下两杯水,既可有效补充生理性失水造成的水分不足,又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废物快速排出,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泌尿系统结石、尿路感染等病症均有重要作用。

猛喝暴饮不可取:一些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家务劳动后,喜欢猛喝暴饮,这种“急灌式”的饮水方法会突然加重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骤然下降,导致心跳过快,产生心慌、头晕,心脏病患者更易导致危险,还会突然冲淡胃液、损伤胃黏膜,影响食欲及胃消化功能。同时,补水速度过快,水分一时难以被机体组织正常吸收,既不能有效地解渴,还会引起大量出汗,导致心律、血压失常。

睡前喝杯白开水: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清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粘度增高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逐渐降低,至凌晨达到最低点,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所以,老年人入睡前,特别是,喝下约200毫升水,这样第二天早晨人体的血粘度不仅不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医学界也普遍认为,晚上饮水的确可以降低血粘度,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平时大家需要注意喝水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润肺生津,平时需要全面进行调理,而且要注意护理事项,有效的进行饮食,平时也要注意心肺功能的调理方式,全面的进行提高身体素质,避免造成更多危害,带来不利的影响。

(责编:潘玮璐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