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频道老年生活

老人话变多 或是这四大原因

家庭医生在线 01月13日

很多人都会发现,上了年纪的老人话就变得多起来,遇到什么事就爱唠叨。不过老人话多这一现状,使得很多年轻人感到厌烦,也不喜欢与老人多呆在一起。其实,老人话多,很可能是心理上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且虽说老人多讲话有利于排解心理压力,但其实话太多也不见得是好事,为人子女仍需多留一个心眼,若父母多话已超出一个正常情况,也要引起重视。

老人话多的原因

1、自我排解孤独

老年人上了年纪,家里年轻人又去工作,没有人和他讲话聊天,自然他就会自言自语,或者是当有年轻人回来时,就想要大量讲话,以用此来刺激他的交流欲,从而达到减少了孤独感。这种其实是相当好的一种手段,所以,家里人也要体谅一下老年人,多听听老年人发发牢骚。

2、想引起关注

老年人常常会被家庭成员忽略了,而家庭成员也会把注意力放在小孩子身上。这样老年人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后,就会感觉到不舒服。从而就会引起他们大量讲话。子女应明白,老年人如果想要引起你的关注,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只是想让你多陪伴罢了。

3、心理转变

当然老年人如果是心理上的转变的话,也会变得话多起来。有时候,精力不足,就会导致他不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但是如果一个人坐在那里,或者是听广播,看电视时,却有大量的讲话的过程的话,就说明他的心理在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可能会因此而变成内向的老年人,这点,尤其是要引起家庭其他成员的关注,长期如此也可能会引发老年人抑郁症。

4、大脑衰老

当老年人的大脑衰老时也会引起话多的,当老年人大脑衰老后,因为讲话找不到重点,或者是分不清逻辑,就会重复讲同一件事,而老人自己意识不到。一旦大脑开始衰老,记忆力也就开始衰退,也会引起老人话多。因为老人不记得自己曾讲过这件事,就会让他不断地重复或者是不重地提醒自己,这就是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老人话多谨防伤气

早在金代,著名医学家李东恒就在《省言箴》中提出“话多伤气”的说法。中医认为,语音出于肺而根于肾,又因心而主神志,管理语言的表达有“言为心声”之说。所以,语言过多,既会损伤肺肾之气,又耗心神。因此,对于家庭、工作上的琐事,少说,老人对于儿女的生活,少干预,既利于双方和睦,还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吃饭时也要“省言”。若进食时谈笑风生,容易使食物吸入气管或异物进入食道。睡前也不宜多说,躺下后还聊天会使人精神兴奋,思维活跃,难以入睡。因而古语也有“食不言,寝不语”之说。

中医还主张,“大小便时宜闭口勿言。”这是因为排便需要使劲儿,若再张口讲话,会使正气耗损增多。如果有便秘,用力排便还会使血压显著升高,这时讲话或因讲话而致心情激动,则血压升高会更明显,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

所以老人讲话多少仍有一个度,不能憋着不说话,对身体无益,也不能话太多,该说的话应该说,该发泄的也当发泄,但切记不要过度。如果你发现老人话变多了,不妨多抽时间陪伴老人,在陪伴的过程中多多和老人做良好的沟通,让老人把自己的不快疏解出来,同时也让老人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也能提升老人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责编:潘玮璐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