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频道智慧养老

老人性格乖僻爱吵架 是耳聋惹祸

转载 12月15日 来源:99健康网

门诊经常发现家人诉称老人抑郁自闭、乖僻,最后查实是耳聋惹的祸。

案例:七旬老太爱吵架 原来是耳聋

汕尾林老太太,70多岁,这几年动不动就发脾气,把儿女、媳妇、孙子孙女们都折腾得够呛。50岁的儿子林先生说,母亲年轻时极为勤劳,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慈爱的她在家人心目中一直是“镇宅之宝”。

情况近5年悄悄变化——林老太脾气越来越怪,慢慢地不愿与家人沟通,说话时严肃地盯着家人看,搞得大家心里都毛毛的。后来,发展至疑神疑鬼,认为家人对她不满意,故意躲着她说话。与林老太相处了30多年的媳妇最“当灾”,一对话就变吵架。家人希望林老太出门找朋友聊天,她却总是不愿意出门。

家庭关系紧张、矛盾越来越激化的生活今年初得以终结。林家的远房小侄子发现,林老太好象听不见了,于是建议去医院检查。医生确认,林老太耳朵听力下降值达80dB,已经是重度耳聋,佩戴助听器都不行,最后植入人工耳蜗才听得见。

林老太向医生坦言,不能接受自己70来岁就聋了,又怕家里人嫌弃,所以不敢告诉他们,自己勉强装着,越来越辛苦,于是焦虑、抑郁、不愿交流却又害怕被孤立,纠结无助得连死的心都有了。在人工耳蜗的帮助下,林老太恢复了与人交流的能力和欲望,重新回到家人圈、朋友圈,以往的怪老太重拾慈爱开朗。

年过60 听力每年“丢失”0.6dB

林老太患上的是老年性耳聋,由于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衰老退化,出现双耳对称、缓慢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这种情况发病率很高,美国的报告为三四成;我国数据显示,全国身患老年性耳聋者达1364.49万,占听力障碍总人群的66.87%。”老年性耳聋的病因尚未明确。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可增加血液浓度,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影响到内耳循环,加速听力系统衰老,从而加快耳聋进程,因此中老人要注意饮食清淡,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嗜好。此外,噪音和服用耳毒性药物,也会导致或加速耳聋。

在系统老化衰退、危险因素等共同作用下,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年“丢失”0.6dB的听力,临床发现,老人的听力损失大多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等。

通常家人发现 且“聋人三分傻”

老年性耳聋一般都是由家人发现的,专家表示,由于该病进程一般较缓慢,老人家听力下降但自身察觉不出来,因此与人交谈时需要对方重复说,自己的音量也会增高;将电视、收音机的音量调高;手机、电话、门铃响听不到等等,都可能是“慢慢聋”。一般来说,正常人说话的音频在500~2000赫兹,而老年性耳聋一般先丧失高频听力,所以家人要注意这点,有的病人甚至出现高频听力陡降。

耳聋不仅直接导致老人与人沟通交流困难,还会引发多种性格改变或心理问题。比如听不清声音、说话,因此多疑、孤僻、焦虑、抑郁、自闭,严重的不愿与人沟通,不愿参加社会、社交活动。俗话说“聋人三分傻”,因为听不见而反应慢、语速慢,长期不理甚至出现说话严重变调,加速老年痴呆。很多老人不肯对家人承认自己耳聋,坚称自己“听到,只是听不清”,此类听力障碍同样属于老年性耳聋范畴,也需要及早就医做听力测试。

助听器不会越戴越聋

专家介绍,老年性耳聋的听力下降是无法逆转或恢复的,治疗上可采取药物治疗、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等。

对于中、轻度耳聋者,医生建议早期佩戴适当的助听器。有助听器需要的患者,仅20%左右愿意佩戴,因为他们认为戴助听器耳聋得更快,摘了就更听不清了。这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只是戴上和取下之后的听觉差异所造成的错觉。助听器不仅能恢复听力,而且研究认为,听得见比听不清的患者获益更大,因为老年性耳聋的言语识别能力差,可能与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及患者的认知能力有关。早期佩戴助听器可以保护患者的中枢神经、言语识别功能。

有的患者愿意戴助听器了,但为省钱而随便买路边货、接收继用他人助听器、只戴单耳助听器等,专家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老年性耳聋类型很多,助听器据类别而弥补听力,因此验配要到医院做专业的听力评估;助听器寿命长,耳聋加重了还可以调整继续用,但每晚要放入干燥盒清除湿气进行保养。耳聋一般是双耳性的,如果只戴单边助听器,易导致言语识别率提高不明显、单耳听力无方向感且缺乏声音的立体感等。对于重度以上的耳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已不足以补偿听力,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振动声桥植入。

预防支招:清理“三高”助防聋

老年性耳聋符合人体的新体代谢规律,那些八九十岁仍耳清目明的老人,往往得益于基因基础好。不过,清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从延缓听觉系统衰老过程、预防耳聋上,专家认为还是有效的。

1、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脂类食物,戒除烟酒嗜好。

2、积极治疗相应的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3、避免接触噪音。

4、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抗生素和抗肿瘤的药物等)。

5、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态,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

(责编:潘玮璐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