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1.14亿,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1.5万人,每分钟增加10人,而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也越发明显。而糖尿病高危人群在糖尿病前期如果能够发现并尽早干预,则逆转病情的几率较大。而对于已患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节制生活是稳定病情的关键。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关于糖尿病的科普。
糖尿病又称“消渴症”,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血糖升高的疾病。健康人群正常空腹血糖应该小于6.1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等于7.8 mmol/L,若正常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家里有糖尿病发病史的、过于肥胖的、有高血压和痛风的、和分娩出巨大儿的妇女这四类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这四个因素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而近年来不少年轻人也成了“小糖人”。医师解释道,年轻人患糖尿病,不仅和基因有关,更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加之平时不注意控制饮食,大吃大喝,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促使胰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重,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被糖尿病‘盯上’。
糖尿病有哪几类?
①ⅰ型糖尿病<3%,年轻者多。②ⅱ型糖尿病约97%,高龄者多。③妊娠糖尿病。④其它特殊类型。
糖尿病的症状
1、典型症状: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
2、可能症状:疲倦、皮肤瘙痒、外阴发痒(女)、包皮发炎(男)、出汗异常、视力模糊、肢体发麻、蚁爬感、皮肤生疮疖、伤口不愈。
怎样区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年龄:
ⅰ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ⅰ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
ⅱ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ⅰ型糖尿病很少。
起病时体重:
ⅰ型糖尿病: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ⅰ型糖尿病往往明显消瘦。
ⅱ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ⅱ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ⅱ型糖尿病。
临床症状
ⅰ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等,即“三多”。临床症状比较突出,故常能确切地指出自己的起病时间。
ⅱ型糖尿病:无典型“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ⅱ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
急慢性并发症
ⅰ型糖尿病:就急性并发症而言,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就慢性并发症而言,可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
ⅱ型糖尿病:就急性并发症而言,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性并发症而言,也可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
临床治疗
由于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有明显区别,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鉴别,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前期糖尿病患者为重点防控人群
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阶段,如果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发病几率。我国“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更加庞大,患病率达50.1%。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空腹血糖在6.1 mmol/L至7.0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 mmol/L至11.1mmol/L之间的患者,这说明糖尿病的帽子就在头顶悬着,每天都有可能落下来,使成为一个真正“糖友”。如果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做糖耐量检查,看看餐后血糖是否超标。
青少年预防糖尿病,父母要起到好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应减少孩子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切忌以甜饮料代替水喝,增加日常的运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注射胰岛素不是越多越好
胰岛素并不是注射得越多,血糖就会降得快。如果注射过量,极易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心悸、头晕、乏力、出汗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并且血糖下降过快,还可能导致脑水肿,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因此胰岛素的使用一定要科学、规范,并定期至内分泌科门诊复查、依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节制生活是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方法
由于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耐药现象,除了胰岛素治疗,生活干预对防治糖尿病更为重要。
1、控制饮食: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戒烟限酒;少吃甜食,如甘蔗、香蕉、荔枝。
2、坚持运动: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进行运动,运动后的心率以170减去自己的年龄为佳。糖尿病人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有氧运动就是强度不大,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如慢跑、快走、打球、游泳、跳舞、骑车等。
3、药物疗法:坚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降压药、调脂药等。
4、病情监测: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体重、血压、血脂、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等,以了解糖尿病控制水准和糖尿病并发症状况。
此外,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