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人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15%,通常对于有可能发生应激相关性黏膜病变的高危病人,包括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凝血障碍、内镜或x线诊断消化道溃疡或胃炎、入院前6周内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严重烧伤(超过身体总面积15%)、脑部创伤、服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等患者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那么什么是急性应激性胃炎?急性应激性胃炎引起应激的因素有哪些?什么药物可以预防?带着这些疑问,让小编一一为你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急性应激性胃炎?
急性应激性胃炎指各种应激状态下,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糜烂和溃疡性损害为特征的一组急性胃黏膜出血病变,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病典型损害为多发性糜烂和浅溃疡(若病变累及黏膜肌层以下则称为应激性溃疡),周围炎症轻,常有出血灶,以胃体为主,可累及全胃,甚至可延伸至食管或十二指肠。
二、急性应激性胃炎引起应激的因素
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病变、大手术、休克、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肝功能衰竭、黄疸、大面积烧伤、代谢性酸中毒、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 药物选择
预防应激性胃炎的药物包括抗酸剂、硫糖铝、h2受体阻滞剂(h2blockers)、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
1、等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证实,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中硫糖铝(sucralfate)、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ranitidine)均能明显降低胃肠道出血,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迄今没有研究对静脉内注射ppi进行前瞻性评价,以明确该治疗能否有效降低高危人群、重症病人严重消化道出血。不过,已经证明ppi能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胃酸可导致活动性组织损伤、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凝块溶解,从而潜在地促进出血。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防止出血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该策略的有效性已经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被证实[2]。与最初的止血治疗(如:内镜治疗)相比,静脉注射ppi显示能降低消化道性溃疡再出血的风险(优势比:0.49),ppi还可降低手术的几率(优势比:0.61)[3]。然而,没有资料证明ppi能降低死亡率。此外,h2受体阻滞剂不能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2、不良反应
h2受体阻滞剂可以导致快速耐受,从而使ph降低、间质肾炎、思维混乱、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受抑制(仅在使用西咪替丁时),肌酐清除率<50ml/min时需要调整剂量[4]。ppi应用较安全,副作用较少,包括腹泻、恶心和瘙痒症[5]。
3 、体会
如果病人需要静脉内给药,h2受体阻滞剂性价比最高。但是,如果病人能够耐受口服给药,ppi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该药在给药间期能维持胃内ph值。在病人经口进食能满足所需营养的情况下,应该对是否需要给予预防措施进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