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创新:推动标准化研究是关键
近十年来,我国中药行业虽然不断快速增长,但中成药制造在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占比长期徘徊在20%左右,未能充分发挥中成药在医改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虽有中成药制造工业起步晚、规模小,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临床用药习惯等因素,但中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比如,中药的提取、精制等仍采用传统的水提醇沉方式进行提取分离,无法做到有效成分的精确分离。同时,中药传统制剂是丸、散、膏、丹,这些剂型沿用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制剂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与中药现代化要求相差甚远。
另外,在中药质量控制上,近年来虽然已由采用单一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开始向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向发展。然而,其控制的指标成分与药品的功效没有关联,仍停留在商品属性的“合格”与“不合格”标准水平上,内在质量的控制技术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目前多数品种生产过程缺乏质量控制或控制水平不高,导致产品质量批间差异大,难以保证药品疗效的稳定发挥。
因此,中成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问题仍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主要瓶颈。为保障我国中药产业安全、稳定地发展,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迫在眉睫。我们有必要瞄准具有应用和推广前景的提取精制技术、新型制剂技术、质控技术新技术,对前沿技术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对相对成熟的技术进行工程化和普适性研究,加快其在中药制药行业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