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做CT检查有什么作用呢?胸部CT或脑CT检查,也许大家都有听说。小肠CT是否有听说过呢?在这里,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小肠CT检查的作用和方法吧,千万别错过了。
小肠CT检查的作用
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钡剂造影可显示小肠疾病的部位、范围等,但阳性率较低。气钡双重造影法,特别是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使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率提高10%~25%。小肠钡剂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几乎没有任何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显像为非创伤性检查,主要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强于血管造影。其小肠活动性出血诊断阳性率为40%~50%,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
血管造影检查 :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时选择血管造影检查。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剂外渗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栓塞治疗。但此项检查受失血速度和检查时机影响,必须在出血活动期将造影剂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才能成功。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次革新。胶囊内镜只有曲别针样大小,检查时患者只需像吞服药物胶囊一样吞服胶囊内镜,穿着数据记录仪背心。吞服胶囊后,经医生检测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即可离开医院。整个检查过程需要8~10小时,检查后胶囊从肛门自行排出。胶囊内镜具有安全、无创、依从性好等特点,但其也具有不能进行病理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的缺点。
双气囊内镜:双气囊内镜可弥补胶囊内镜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小肠疾病的确诊率,对小肠出血、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确诊率较高,目前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检查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鉴于双气囊内镜操作较费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在国内尚未完全普及。
那么,小肠CT是如何进行的呢?
小肠CT检查的方法
平扫
体位和范围:仰卧位,身体置于床面中间,两臂上举抱头,从肝脏隔面向下至耻骨联合。
扫描基准线:横断面连续扫描。
层厚和层距:扫描层厚:3~8mm。层距:3~8mm。
窗宽和窗位:软组织窗,窗位L:30~50HU,窗宽W:200-400HU。
增强扫描
对比剂:80~100ml离子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
注射方式: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分次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分次团注,2—3ml/s。
扫描时间:注射50~70ml后开始连续扫描。
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小肠CT检查具体作用可以咨询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