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心研所所长吴书林教授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
抗凝治疗远离脑中风威胁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与房颤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有限,尤其对潜伏在房颤背后危害性极大的脑卒中这只“猛虎”,存在认知盲点。2015年6月6日是第三个“中国房颤日”,专家指出,可以通过“6问”来认清房颤真面目,提高房颤患者对于脑卒中的预防意识。“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家庭医生在线就房颤的发生、危害以及防治等问题采访了广东省心研所所长吴书林教授等专家。
一问:心悸、心慌是病吗?
心悸、心慌可能是房颤初期的主要症状,需警惕!
房颤,通俗来说就是心房颤抖。正常的心脏是有规律地跳动,“颤”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两个心房不工作了。原先心房、心室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只能由心室单独完成。
房颤患者的心房就像生了“抖抖病”,每分钟颤动的频率高达300次—600次。这种极不协调的“乱颤”,会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心悸、眩晕、晕厥、气短、胸闷等症状。
专家提醒,房颤有一定的隐匿性,当发生心慌、心悸等疑似症状,需及早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就能确诊是否有房颤。
二问:房颤是老年人才要担心的事?
错!
有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过往,房颤大军以老年人为主,可近年来,门诊上中青年患者并不鲜见,尤其是高节奏工作状态的白领人群,更容易中招。
“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因素,不断加重年轻人的心脏负担,诱使房颤提前发生。”专家指出,中青年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节奏和习惯,适当减轻工作压力,调整饮食习惯,定期体检。
三问:房颤是小事吗?
房颤无小事!
专家指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会淤滞在心房,会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就会导致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
房颤是脑卒中这头“猛虎”的诱饵,会将脑卒中的风险提高5倍,且房颤相关性卒中会比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危害更严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据调查,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减少中风的风险和危害。
四问:房颤引发的脑卒中能预防吗?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
谈到预防血栓形成,不少人以为阿司匹林是“首选”。但事实上,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而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有限。《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更推荐像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专家说。
五问:什么样的抗凝药管用?
几十年来,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价格很便宜。但它有诸多不足: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需要不断调整剂量;受食物、药物影响大;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此外,如果剂量调整不好,可能不能达到预防中风的效果或增加出血几率。用药麻烦,使得华法林在我国的使用率很低。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类新型口服抗凝药,代表的有达比加群酯等,在预防脑中风的效果比华法林更优,也更安全,而且无需频繁验血监测,使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专家指出,“全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预防中风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尤其在在亚洲人群中的实验结果表现的更为优秀。希望这样的药能够尽早纳入医保,让更多房颤患者能用上。”
六问:选服抗凝药需注意哪些事项?
吴所长请家庭医生在线提醒患者,在选择房颤抗凝药时应注重的是所选择的抗凝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效果是不是好,药物能否持续24小时稳定地保护房颤患者免于中风威胁,以及它的安全性,不要只图一天一次用药方便。服用抗凝药时可采取一些小技巧,如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等,以减少和消除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
相关链接
专家还就关于房颤的问题回答了家庭医生在线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相对健康人窦性心律时心房协调、规律的收缩与舒张,房颤时心房各部位呈现出一种快而不规则的电活动,导致心跳不规律并持续颤动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渐长,房颤的几率亦相对提高,在四十岁或以上人士当中,有四分之一人一生中会患上心房颤动。当心跳频率过快,房颤患者有机会出现呼吸短促、心悸、胸痛、昏眩等情况
²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8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超过1%。
心脏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瓣膜病和心脏手术
高血压:病程长,特别是当降压治疗不充分时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使房颤风险增加3倍
低氧血症相关情况: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睡眠呼吸暂停
过量饮酒
房颤家族史等
房颤时临床症状:房颤时心跳快而不规律,这导致心悸感,同时可能出现气促、胸痛眩晕、个别人出现猝死,尤其是在合并有预激综合征患者等症状,具体包括:急促且不规律的心跳、胸闷、冒冷汗、心悸、气促、头晕、虚弱等。值得大家注意是:部分患者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这就导致这种疾病不能被及时发现,而不断恶化,有的患者出现心衰或中风至医院做心电图后才检出房颤。
房颤发病率高,是否有年轻化的趋势?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是不是更容易导致房颤的发病?房颤的患病率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房颤有年轻化的趋势。
抽烟、酗酒、熬夜、加班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重了年轻人心脏的负担,容易诱发房颤的发生。
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障健康心脏的基础。
房颤在中国的发病率高吗?在中国有多少房颤患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年龄标化的房颤患病率为0.77%,基于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房颤患者约526万。随着中国老龄化的进展,我相信这个人群会越来越多。
关于房颤导致的卒中
卒中是房颤患者面临的最大威胁。
房颤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据估计15%的卒中可归因于房颤。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房颤相关卒中较非房颤患者致残率明显增高、致死率增高119%和复发率增高61%。
房颤患者一定会引发中风吗?
房颤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引发中风。
有研究显示,在所有中风病例中有15%是由房颤引起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无房颤者高出近5倍,有二尖瓣狭窄兼房颤患者可高出17倍。
中国房颤住院病例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住院病人房颤的卒中患者约占五分之一,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趋势。
哪些因素会使房颤患者发生中风?
房颤患者可以利用简便易用的CHA2DS2-VASc评分中的指标来判断是否具有中风的高危因素。指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疾病等。
吸烟、酗酒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是房颤患者引发中风。所以建议房颤患者在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食物、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等。
房颤病人一旦出现中风,致死和重度致残率高达60%。。
身边确实发生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老人平时身体没有多大毛病,也没有什么征兆,突然有一天就中风了,而且没几天就去世了。中风症状这么不明显,那我们该怎么早知道,怎么预防呢?
由于房颤的初期症状不易察觉,有的房颤心室率偏慢的患者从初发时的轻微症状到严重发病可能会持续十年的时间,的确很难察觉。
日常生活中应警惕:心悸、眩晕和晕厥、上楼或快步行走时出现呼吸困难和昏眩等房颤的典型症状,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尽快到医院排查。
建议房颤高危人群,应经常主动做一些常规心脏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脏B超等。
总体原则为:日常做好预防,一旦产生房颤苗头,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
关于抗凝治疗相关问题:
是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积极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首要措施, 2/3由房颤引发的卒中可以通过适当的抗凝治疗进行预防,因此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中风发病率的关键。
我国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明确指出,CHA2DS2-VASc评分≥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较高,若无禁忌证,应积极进行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具体为:
CHA2DS2-VASc评分中,0分为低危,1分为中危,≥2分为高危。分数越高,卒中风险越大。
据了解,临床上有许多医生担心出血而不抗凝,应如何看待抗凝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任何抗凝药物治疗均会伴有出血风险,必须就患者所伴有的卒中风险对此加以权衡。
üRELY®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没有逆转抗凝效果的药物的情况下,泰毕全®150mg的治疗方案在除了胃肠道出血之外的其他出血事件(大出血、致命性出血、危及生命的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均在数值上低于华法林治疗方案。
根据不久前我国发布的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只要遵照相关指南原则,正确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大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应使用CHADS2、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衡量不同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并科学地制定治疗策略。
不接受科学、积极的抗凝治疗策略,患者出现卒中后反而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应找到那些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因素,采取措施避免出血。
目前房颤卒中预防方面的药物都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以往的房颤卒中预防药物选择极少,主要是华法林。
经典老药华法林本身存在诸多“短板”,如治疗窗窄,在降低卒中风险的同时可能导致出血风险,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药物剂量,可能与多种食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用很不方便。
部分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而新的欧美指南,包括最近更新的ESC指南都将阿司匹林在房颤的卒中预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认为没有明确的抗栓作用。
现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传统口服药物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无需定期抗凝监测;无食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少。比如: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150mg可以进一步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35%,有研究数据显示,在亚洲人群中可以进一步下降房颤患者卒中风险55%。
选服抗凝药需注意哪些事项?
我们在选择房颤抗凝药时应注重的是所选择的抗凝药对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效果是不是好,药物能否持续24小时稳定地保护房颤患者免于中风威胁以及它的安全性。不要只图一天一次用药方便。服用抗凝药时可采取一些小技巧,如以整杯水服下、与食物同时服用等,以减少和消除消化不良,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未经医生允许,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请按照医生处方的剂量服用。
2、不应随意服用其他抗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活血化瘀类中药。
3、在因其他疾病而就诊或计划进行有创性操作或外科手术时(包括牙科手术),应提前告知医生正在服用抗凝药。
4、警惕出血症状:一旦出现牙龈异常出血、皮肤淤斑以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等,请及时就诊。
5、指南提示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30 mL/min <CrCl < 50 mL/min)应使用小剂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110mg的达比加群),所有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都禁用于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CrCl < 30 mL/min),而在老年患者中(> 75岁)或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应至少每年评估一次肾功能治疗期间,如果有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的临床情况发生,应该重新评估肾功能(如脱水,感染,急性心衰,某些合并用药等)。
6、因为利伐沙班是需要通过肝药酶的代谢,禁忌用于肝功能Child A级以下的患者,而达比加群没有这个限制。
如果服用华法林进行卒中预防治疗:必须定期监测静脉血INR值来调整剂量,确保INR在有效范围。多种常用药物或中成药都可能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勿擅自增减。饮食需有规律,避免食物构成较大变化。
相对而言: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的患者,则方便很多,无需常规监测、也无需担心食物的相互作用。
相关链接:
一、华法林存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饮食尤需小心控制
传统抗凝药华法林临床使用存在诸多“短板”,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与药物和食物发生相互作用。服用者需小心控制每日三餐的饮食,遵从医生、药剂师及营养师的饮食及服药建议。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