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乙肝患者与家属勿共用日常用品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22 9:33:15 举报/反馈

临床上,我们常常碰到乙肝呈家族发病的现象。因此,很多人都在疑惑,是否乙肝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病。是否父母患乙肝就一定会传染给孩子呢。

为何乙肝会呈现家族发病

家族乙肝感染引起恶性肿瘤和代偿或失代偿性肝硬化,对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对很多家族乙肝病,首先要厘清的一个概念是,家族乙肝病毒属感染传播,而不是通过基因遗传。所以,即使上一代患有乙肝病,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预防,下一代可以不感染乙肝。

造成家族肝病的原因,主要是密切接触。乙肝病毒传播在家族分为早期传播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早期传播主要是幼年传播,多数因为母婴通过产道、乳汁偶尔胎盘传播。成年传播主要是体液(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等传播。

家族乙肝感染虽然危害很大,但也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病或者转化为肝癌或肝硬化。据研究,婴幼儿感染者更容易因为免疫耐受而出现病毒免疫指标阳性,病毒滴度高,但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肝脏除了光点增粗外,没有更严重的改变,这种感染状态一般对自身的健康危害不大,但作为传染源,具有很大的传染性。另外一种是成年感染,多数这类感染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清除,在免疫清除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重型肝炎。免疫清除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病毒免疫指标部分阴转,病毒滴度下降甚至降至检测水平以下,还有部分患者会因为免疫清除反复出现导致反复肝炎活动,并继而转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由于对乙肝的危害及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乙肝,家族乙肝感染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奔走于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肝病的治疗。即便如此,有些家庭往往还是不能避免出现重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失代偿导致的肝衰竭,最后落得人财两空。还有就是肝癌家族患病,这是家族肝病最可怕的。因为,往往一个人患病,家庭其他肝病患者,患肝癌的机率大大升高。

如何预防乙肝家族传染

1、乙肝患者性生活注意事项

若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配偶则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然后可以过正常性生活。但也要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时最好使用避孕套,防止将乙肝病毒传染给配偶。

2、乙肝患者的家属应当积极注射疫苗

预防乙肝家庭传染最积极主动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给尚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家庭成员注射全程的乙肝疫苗,使患者家属产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并且要定期去正规医院进行乙肝五项检查。

3、乙肝患者和家属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当分开

有乙肝患者的家庭,通常成员之间的日常用品需要严格分开。因为乙肝患者的汗液、唾液、血液以及排泄物都携带乙肝病毒,要想预防家庭传染,应首先避免接触这些传播介质。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活用品进行定期消毒,达到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当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

4、要注意防止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病毒传播的最重要的方式。值得提醒的是,胎儿在子宫内被传染的几率只是10%,主要是防止围产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有大三阳的母亲,其宝宝出生后被感染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为40%-45%。如果能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则可以预防90%以上的母婴传播。

预防乙肝要注意日常消毒

乙肝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肝病,具有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预防乙肝传播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特别是家里有乙肝患者的家庭,消毒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家庭内预防乙肝传染的消毒措施,大致有以下4种:

1、煮沸消毒

这是常用的家庭消毒方法,主要是采取高温消毒的方式。可以将乙肝病人用过的餐具、茶具等耐热物品,以及一些小件的衣服浸入水中加盖煮沸,一般在沸水中煮1分钟就可以使乙肝病毒失去传染性,煮沸15-20分钟可以彻底杀灭乙肝病毒。

2、消毒剂消毒

传染性乙肝还可以选用消毒剂进行消毒,通常普通的消毒剂,加水 40-60倍可洗消茶具、餐具、厨房用品;加水40倍可洗消家具、浴池、厕所、便盆;加水100-200倍可洗消鱼、肉、蔬菜及水果。

3、蒸汽消毒

该方法也是采用高温消毒的原理,可以选用大一点的高压锅或做饭用的大蒸锅、蒸笼,适用于金属、玻璃、书报及其一些不适宜水煮消毒的物品,消毒时间为水煮沸冒出蒸汽后20-30分钟为宜。

4、漂白粉消毒

用3%漂白粉澄清液即可对居室地面、白墙喷洒,关闭门窗2小时进行密闭消毒;适用于乙肝患者的呕吐物、分泌物及粪便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然后再冲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容器可放在 3%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2小时。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