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护肾一年四季都在进行,在冬季也不能功课偷懒。但是冬季的养肾方法和其他季节有所不同,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按摩技巧吧。
冬季是养藏的季节许多脏器都要在此时“休养生息”。补肾护肝是冬季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但实际上,想要补肾护肝并非要很复杂才能达到,一些日常的小细节、小习惯也能帮你。
冬季养肾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腑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藏”。此时,身体要顺应“冬藏”的季节特性而改变,肾脏要为了维持冬季热能支出而准备足够的能量,为来年“春生”积蓄力量,以提高肌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肾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以影响其他肝脏器官的生理机能。
阴虚阳虚对症补
为了给身体积蓄力量过冬,很多肾虚的人时下开始补肾,其中不乏盲目进补的人。
中医补肾十分讲究,进补之前要明确自身的身体状况,肾阳虚与肾阴虚要区别对待。
阳虚怕冷,阴虚怕热。肾阳虚体质的人怕冷,经常手足冰凉,腰膝酸冷,晚上睡不热,进补应以温热为主。补阳药多是热性药,如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等,可用肉桂、鹿茸煲汤,煲牛肉、羊肉、狗肉都可以,用冬笋、黑木耳炒菜。
肾阴虚的人,大多脸发红、五心(双手、双脚、胸)烦热,应以甘凉滋阴为主,忌用辛燥耗津、苦寒伤阴之品。补阴药多是甘寒药,主要有六味地黄丸、西洋参等。肾阴虚者可平常多食用山药、枸杞子、鹿角胶、核桃仁、海参、银耳等。
另外,对于一些人采用“吃腰补腰”进补方法,汪教授认为不科学。因为腰子中含有较高的尿酸和嘌呤,多吃可加重肾病,因此食用要注意量。
冷面温齿和热足
《黄帝内经》里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也,其充在骨。”既然肾脏是封藏之本,冬天应该重点养护的脏腑理应为肾。冷面、温齿、热足,是养肾不可或缺的三部曲。
冷面即用冷水洗脸。冷水是指水温20℃左右的水。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早晨冷面,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如果有时间,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效果更好。
温齿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温齿,即用温水刷牙和漱口。温水是指水温35℃左右的水。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热足是指睡前用45℃~50℃略高于人体体温的水泡脚按摩。常言道“寒从足下起”,脚是人体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也是人体肾经、脾经、肝经三条阴经和膀胱经、胃经、胆经三条阳经的交接点,在运转气血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用手朝脚跟的方向握住脚趾,当中凹下去的那个窝,就是足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每天坚持按压30次,能补肾、畅通二便。
护肾养肾按摩小方法
握固: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提踵颠足: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踵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
用脚后跟健走: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摩肾腧: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三元式站桩: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与脐同高,两臂抱圆;同时两膝微屈,重心下沉,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门穴打开。这样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圆,整个人显得十分圆融。这是一个补益元气的基本站桩法。常做能使肾元充沛、筋骨劲强。
热水泡脚: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深呼吸: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可以再做。
撞背:《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身放松,身体后仰,用整个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撞击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这样可强壮腰肾、疏通经络、循行气血、平调阴
冬季天气寒冷,养肾护肾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