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龋病几大凶手要打醒精神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另一方面产酸使牙齿脱矿,菌斑的组成比较复杂,除大量细菌外,还有糖、蛋白、酶等物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涎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年龄段儿童防龋齿要点
1岁半左右:孩子的上下门牙均已长出。此时,家长要关注孩子上排门牙及牙缝、牙根的卫生状况。因为最早长出来的下排门牙常被唾液濡湿,而唾液有杀菌作用,因此下排门牙不易得龋齿。
2~3岁:此时,孩子的槽牙刚刚长出,父母要特别注意其咬合处沟槽部分的清洁,因为新生牙齿较弱,个头比周边的牙齿矮,咀嚼时不易被刺激到,不利沾染唾液,容易长龋齿。
4~5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要注意槽牙的牙缝卫生状况,这个部位咀嚼时常用到,易残留食物残渣,清洁时除了刷牙外,最好再配合牙线。
6岁~小学低年级:此时,孩子开始长恒牙,在乳牙与恒牙交替期间,如果家长不注意自家孩子牙齿卫生状况,会使恒牙一长出来就得龋齿。
小学3~4年级:孩子的上下门牙开始由乳牙转变成恒牙,此时,尤其要注意其卫生状况。此外,这个年龄段儿童在刷牙方面还不够熟练,需要家长从旁指导。
小学高年级:12岁左右,孩子开始长第二大臼齿,由于新生不久,位置比旁边牙齿要低,刷牙时不容易刷到,因而要特别注意其卫生状况,防止龋齿。
椰子油抑制龋齿病菌
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椰子油所含的天然抗菌素有助于对付导致龋齿的病菌。椰子油是一种药材,椰子所含蛋白质与大部分蔬菜相当,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鲜椰子和椰肉干末都是很好的纤维素来源,它可以促进消化道的正常运行。
研究负责人布拉迪博士表示,经酶处理的椰子油还有助于抗击导致鹅口疮的白假丝酵母菌,又称白色念珠菌。研究表明,经酶处理的椰子油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这一发现有助于研制出全新的高效口腔护理产品。
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测试了自然状态下椰子油的抗菌作用,以及经过酶处理的椰子油的功效。结果发现,经酶处理的椰子油对抑制链球菌生长具有极强的功效。此类链球菌,包括变形链球菌,也称转糖链球菌是口腔的常见细菌,是造成龋齿的主要病原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