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椎一词源于两个希腊单词:椎体( spondylo )及滑移( listhesis ),该词的确切意义为:某个椎体相对于其相邻的椎体产生了滑移。必须强调的是滑移的椎体所负载的是其上方整个脊柱的负荷。半脱位一词有时也用来描述不完全的滑移。通常所指的滑移椎体的相邻椎体是其下方的椎体。滑椎的椎体一般向前滑移,但有时也向后滑移,这被称为后滑,椎体也可向侧方滑移,称为侧滑。下面赶紧和家庭医生在线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形成原因
上关节突 椎板峡部 下关节突多数滑椎都是因为椎板峡部断裂造成。 L4-L5 及 L5-S1 的明显前凸及直立的姿势使椎板峡部承受相当大的轴向、旋转及剪切的应力。体育运动对峡部所产生的重复过度超强负载可能导致峡部微骨折,最终造成峡部断裂。举重、体操及美式足球运动员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脊柱外科医生在描述滑椎时经常提到“骨钩”,它由椎体、椎板峡部及上关节突构成,它钩在骶骨的关节突上,当骶骨关节突出现大小、型转或者位置上的异常时,骨钩就可能脱钩而出现滑椎,骨钩自身也可能出现断裂、弯曲从而造成椎体向前滑移。A。 椎体、椎板峡部及上关节突的功能类似“骨沟”。 B。 骨钩脱钩或断裂时出现滑椎。几乎所有类型的滑椎都伴有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受影响的间盘几乎全是滑椎以下的间盘,而其上方的椎间盘一般都正常。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间隙的狭窄,尤其是 L5 - S1 间隙狭窄可能会导致在 L5 椎体上剪切应力的增加。
解剖分型
滑椎可由几种不同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明显的下腰椎前凸、骶骨的前倾及直立时的负载,使 L4-5 及 L5-S1 节段承受相当大的轴向、旋转及剪切的应力,因此滑椎常发生在这两个节段。滑椎的分类可以有助于对不同形式滑椎的解剖结构及发病机制的理解,以及两者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用于临床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以下由 Wiltse 建立的分类系统已被脊柱外科医生广泛采用,本文将用该分类系统来阐明各类滑椎的解剖结构异常。
I型-发育不良性(以前称为先天性)滑椎
通常发生在 L5-S1 水平,主要由于先天性骶骨关节突(骶骨角)或 L5 脊椎后方结构断裂,造成 L5 椎体滑向骶骨前方。后方椎管结构完整,但椎板峡部可能被拉长。这种类型的滑椎神经损伤的程度较高,因为当椎体前滑时,完整的后方结构可以压迫硬膜囊。 II 型-峡部型滑椎。最常见的滑椎类型,有椎板峡部断裂或骨折造成,最常见于腰骶部,
II 型滑椎又分为三个亚型
IIA :有时又称为应力性滑椎,最可能的病因是由过伸运动导致的椎板峡部反复的微骨折。 IIA 型滑椎主要是脊椎的后方结构与椎体完全分离,它也称为峡部应力性骨折,男性多见。举重、体操及美式足球运动员比一般人群更好发。
IIB :可能也是由于峡部微骨折造成,不同于 IIA 的是,由于骨折断端充满了新骨,峡部被拉长但保持完整。峡部的不断延伸导致椎体向前半脱位,最终脊椎的前后结构完全分离,此时 IIB 型滑椎转变为 IIA 型滑椎。
IIC :很少见,一般由急性峡部骨折引起,与 IIA 型滑椎较难鉴别,同位素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III 型
多见于 L4-5 水平,主要由于后方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引起,而峡部并无异常,同时 L4 - L5 椎间盘由于该节段的过度活动而产生明显的退变,由于一侧的小关节可能比另一侧的退变重,旋转畸形(旋转半脱位)也可能出现。此型常出现 L5 神经根受压的临床表现。退变性滑椎常发生在女性病人。
IV 型
也称为创伤性滑椎,主要由脊椎除峡部以外部位的骨折引起,骨折可发生在椎弓根、椎板或小关节。
V 型
病理性滑椎。由肿瘤及代谢性骨病引起。
VI 型
医源性滑椎。通常由于对脊椎后方结构过分减压造成。
检查
检查1:前后位X片
不易显示峡部病变。通过仔细观察,可能发现在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减低的斜行或水平裂隙,多为双侧。明显滑脱的患者,滑脱的椎体倾斜,下缘模糊不清。
检查2:斜位X片
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狗颈断裂征。
检查3:腰椎磁共振
核磁共振检查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
检查4:侧位X片
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边缘常有硬化征象。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国内常用的是 Meyerding 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 4 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 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 I-IV 度。
检查5:动力位X片
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3mm或终板角度变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