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是家庭常备药,对于人们治疗很多疾病都是很有用的,也是人们熟知的家庭常备药,它能够很有效的治疗小便不利,渴不思饮等现象。
五苓散的功效: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当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水煎服。小儿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日常不宜过轻。
中以泽泻渗湿利水为主,猪苓、茯苓资助利湿,复以白术健脾,则能更好施展运化水湿之作用;桂枝一药,宣通阳气,助混身气化以利水。然临床运用时,石氏常在此方底子上辅以葛根升清降浊,激昂脾胃清阳之气上行,同时共同车前子利小便实大便。亦常按照小儿脾肾不敷之心理特点及《本草纲目》云其可“治肾泄”之记实,增入补骨脂一药,疗效有所增强。石氏觉得,五苓散不惟治秋泄有特效,随证加减,治四时之腹泻,亦能获取良效。如呕吐明显者加藿香、竹茹;高热烦渴加知母、木瓜;大便腐臭加山楂、谷芽;四肢发凉加制附片、官桂等。
五苓散的具体作用如下:
1、水逆证。临床症见烦渴欲饮,饮入即吐,少腹胀满,小便不利,苔白,脉濡。
2、痰饮。水湿内蓄于下,挟气上攻而出现脐下悸动,头眩,吐涎沫,短气而咳,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濡。
3、小便不利。此因水湿内停,膀胱气化失常所致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或短气而咳,肢体水肿,舌苔白,脉濡。
4、水肿。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水湿泛滥于肌表而见肢体水肿,身重,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濡。
5、泄泻。脾为湿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症见泄泻如水或稀薄,呕吐,身重,体倦,或兼烦渴,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沉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