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

家庭医生在线 2014/7/19 8:23:38

我们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快,恨不得生病的时候一剂药、一针下去就会立竿见影。可是有些病症,非得用中医的方子调理才可以标本兼治,这时候煎中药可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准备好什么才能煎中药,怎么煎才会发挥出中药的药性,这些问题让快速的我们有些苦恼,但其实它真的没那么难,六步就可以搞定。

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

一、备水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等。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用蒸馏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矿泉水,水中的矿物离子会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响药效。

二、选锅

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为主的药物宜浸泡1小时。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2、加水量: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四、煎煮

在药材浸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煎煮了。

1、煎药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2、煎药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3、煎药次数:理论上讲,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但实践证明,个别药物如白头翁一次煎煮煎出成分即可达90%以上,大多数药物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之后再煎效果不大,故一般煎中药以煎煮两次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五、过滤

汤药煎煮好后,应立即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其实,到这一步熬药就算完成了。不过,在煎中药过程中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

六、特殊处理

1、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则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中药不仅对煎药步骤有如上要求,在不同季节也有不同的讲究,那么在夏季煎中药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泡药材别超半小时

在煎煮前浸泡药材有利于其有效成分溶出,药效更佳。但要注意,不同类药材浸泡时间不同。红花、鱼腥草等花草类药材,浸泡15~20分钟即可。浙贝母、淮山药等根茎类药材,因富含淀粉,需稍微久一些。但一服药里通常是含多种中药,因此要采取“折中”原则。即先大致分类,兼顾大多数药材的特性即可。另外,不同季节药材浸泡时间也不同,比如,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冬天不超过60分钟即可,而在炎热的夏季,药材浸泡过久容易变质,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存药最多一个月

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药材容易受潮、生虫。小包药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即可,而新鲜植物药材和动物类药材要单独包好放入冰箱冷藏。蛤士蟆油即广东人俗称的“雪蛤膏”在夏季室温中可能变质,需放入冰冻室保存。人参等可以用宣纸包好后放米缸内保存。总的来说,夏季保存药材别超过一个月。

3、冷藏中药要“热透”

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是用微波炉加热。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后,可放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开水浸泡5分钟,再换一次水,使药液“热透”。

注意好煎中药的步骤,和禁忌注意事项,其实没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煎中药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的中药种类使用的熬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情况下主要还是要通过相应的熬制的时间,熬制的步骤,以及熬制放药材的前后顺序的,来确定相应的中药熬制效果。首先患者要根据中药的种类才能够确定相应的具体的熬制的过程和细节的情况。

Q:怎样熬制中药

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 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 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 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Q:熬中药的方法

你好,中药的煎法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一般药为30分钟。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祝健康!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