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dental caries)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是牙硬组织慢性侵蚀破坏性疾病,以形成空洞为其重要特征,是老年人丧失牙齿的重要原因之一。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牙齿缺失,有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44岁,牙齿缺失率为50%;第二个高峰为54岁,牙齿缺失率为74.2%;69岁牙齿缺失率高达89.5%,79岁时达最高峰,牙齿缺失率为94.8%。而牙齿的缺失是龋病对牙体硬组织的破坏和牙周病对牙周组织的破坏所造成的结果。老年人龋齿症状有什么表现?
老年人龋齿症状有什么表现
老年人慢性龋病或静止性龋病较多,由全身病而致的急性龋病者较少。老年人慢性龋病不同于成年健康人的慢性龋病,牙体硬组织破坏脱钙软化较快为其特点。由于严重的生理性牙体硬组织磨耗症,牙本质颌面釉质的磨损损失而露出,往往有明显的牙本质过敏。此外,老年龋病多疏于治疗而发展为深度龋,并有根尖感染,有时发展成急性颌骨炎症或颌周肌间隙感染。由于龋病所引起的根尖部炎症,有时可成为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或病灶性感染的原因。严重龋病引起的咀嚼功能障碍,可以成为老年消化不良、胃肠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往往有多个牙齿受到龋病侵蚀而发展为晚期龋,成为残根残冠,特别是磨牙区对舌或颊黏膜的长期刺激,常可引起溃疡或该区域黏膜的癌症。
1。好发牙位与牙面
在乳牙列中以下颌第二乳磨牙患龋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牙。在恒牙列中以下颌第一磨牙发病率最高,其他依次为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迟牙、上前牙。龋坏好发的牙面依次为咬面、邻面、颊面及牙颈部。
2。临床特点与分类
龋病的主要特征为牙冠部硬组织的慢性侵蚀破坏,形成空洞,最终导致牙髓感染,牙冠大部破坏,颌骨感染及多数牙齿的丧失。发病牙齿的顺序是:下颌第1磨牙、下颌第2磨牙、上颌第1磨牙、上颌第2磨牙、下颌第2双尖牙、上颌第2双尖牙:由于上下颌第1磨牙、第2磨牙出现较早,特别是第1磨牙6岁时已经出龈,故龋病易感者,首先上下颌第1磨牙受损害,至老年期,上下颌第1、2磨牙往往已经受到龋病损害,或者牙齿已丧失。于是出现老年人第l、2双尖牙龋病损害增多的趋势。
为了便于诊断和治疗,临床上龋病可分为5度:I度为牙釉质或牙骨质龋;Ⅱ度为牙本质浅龋;Ⅲ度为牙本质深龋;Ⅳ度为牙本质深龋已经引起牙髓炎、变性或坏死,此时可致根尖脓肿,颌骨骨膜或牙槽骨膜炎,而出现剧烈疼痛及红肿等症状;Ⅴ度为牙冠龋坏已达1/2以上,成为残冠或只剩下残根,此时牙髓大多坏死,根尖都有慢性炎症。
(1)浅龋,又称牙釉质龋或牙骨质龋,病变仅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此时患者无自觉症状。检查可见牙面因脱钙而失去光泽,呈白垩色,探诊时有粗糙感。初期沟窝龋临床上可表现为窝洞周围呈墨浸状,探针可插入沟底,如表层釉质崩解,可形成龋洞。
(2)中龋:又称牙本质浅龋。龋坏已由牙釉质或牙骨质层发展到牙本质浅层,临床上可发现牙齿上已有较深的龋洞,洞内有着色的软化牙本质,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但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可出现牙本质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
(3)深龋:又称牙本质深龋。龋坏已发展至牙本质深层,接近髓角或牙髓腔,形成很深的洞,但尚未引起牙髓的病变。患者对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敏感,食物嵌入洞内可引起疼痛,去除刺激后疼痛可渐消失。无自发痛。
根据龋病发展的速度也可将龋病分为静止龋,慢性龋,急性龋。但脑床上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