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被称为“静悄悄的非传染性流行病”。许多老年朋友纷纷补钙,他们认为缺钙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原料”,可很多人补钙后的效果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只补“主料”壮骨难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总量约有1200克,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其中99%贮存在骨骼和牙齿中,1%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液中。血液中的钙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对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人自身有一套精确、灵敏的血钙稳定调节系统。在此系统的作用下,当人体摄入和吸收的钙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出来,以维持血中钙浓度的稳定;反之,当摄入和吸收的钙满足人体代谢所需要的量时,其余的钙就会被储存于骨骼中,避免血钙过度升高。
骨质疏松与钙的关系的根本点在于,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钙、磷代谢失调,骨骼无法有效地吸收、利用钙元素。所以,不提高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率,任何形式的单纯补钙都是徒劳的。更关键的是,从体外补充的钙首先进入血液,血钙浓度提高了,但要让血钙转化为骨钙,还需要钙以外的物质来帮助,共同合成骨质。
补充“辅料”很重要
众所周知,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缺钙,但是,许多人无论怎样补钙也不能控制住骨质疏松的发生。实验证实,如果缺乏胶原蛋白来吸附和固定钙,即便补足了钙这一主要原料,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研究发现,骨质是由胶原蛋白网状结构和黏附在其中的钙盐组成的,胶原蛋白网状结构保持完整和强韧,才能够将钙盐固化在骨骼中,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如果骨骼中的胶原蛋白大量流失,钙盐便缺少了可依附的结构,骨骼就会逐渐变脆。疏松,韧性减弱,易发生骨折。
因此在补充“主料”的同时,还得摄入足够的可与钙结合的“辅料”——胶原蛋白,才能使钙在体内较快地被消化吸收,到达骨骼部位并沉积。人体的脊椎骨、髋骨、关节和骨骺等部位,胶原蛋白含量高达90%以上。在骨骼的代谢过程中,骨丢失的80%都是胶原蛋白。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自身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逐渐下降。骨骼代谢长期处于负平衡状态,骨丢失大于骨形成,胶原蛋白的流失使骨骼腔隙和空洞越来越多,导致骨骼病变。
富含胶原蛋白的食品主要有肉皮、猪蹄、牛蹄筋、鸡翅、鸡皮、鱼皮及软骨等。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通过一般的饮食调理很难达到补充胶原蛋白的目的。而且天天吃容易腻,升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以致诱发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最关键的是有效补充量也很少,对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为此,时间晶体·生命支架采用最先进的骨营养素配方,胶原蛋白原料取自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德固赛集团,每小包胶原蛋白含量为5克,一天1小包就能完全补足老人一天所需的胶原蛋白含量。而同时服用时间晶体·氨糖片(人体合成蛋白多糖的原料)还可以营养、修复软骨组织,使老化受损的关节得以修复。
此外还有些其他的“辅料”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经常运动、适当服用些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物理治疗等。运动可以促进骨质的形成,提高骨密度。一些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可选用雌激素、雄激素、雌孕合剂等性激素,降钙素等药物。由于抗骨质疏松药物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防骨质疏松十宜十不宜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怎样预防骨质疏松?得了骨质疏松症该怎么办?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十宜十不宜。
1、宜摄入天然富含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豆制品、乳制品、海产品、绿叶蔬菜、菌藻类、瘦肉等。
不宜偏食或过分依赖补品和保健品。
2、宜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克。
饮食不宜过咸,少吃咸菜等食品。
3、宜摄入适量的蛋白类食物。成人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应为1.2克/公斤体重。
不宜过度追求高蛋白饮食。
4、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宜吸烟、过量饮酒、喝咖啡和碳酸饮料。
5、宜参加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打门球、跳舞等。
不宜进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连续运动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
6、宜适当的性生活。
不宜封闭自己。
7、宜穿着舒适、松软的衣裤和鞋。
不宜穿紧身、过硬的服装,避免影响起坐、行走时关节的功能。
8、宜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锻炼平衡能力。
不宜弯腰、弓背或抬举重物。避免跌倒。
9、宜定期到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骨密度降低并出现腰背及关节痛时,要及时应用抑制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药物治疗。
不宜滥用止痛药和激素类药。
10、宜进行综合治疗,如营养、运动、药物及物理治疗,定期复查,自己掌握治疗效果。
不宜消极抵制预防性治疗或只单纯使用超大剂量的补钙药物。